贷款骚扰电话变少了,竟是因为这条“新规”

2025-10-15 11:57  头条

国庆中秋长假刚结束,不少人发现手机清净多了--以前一天能接好几个的贷款骚扰电话,最近没影了。刷短视频时总跳出来的"极速放款""低息借钱"广告,也难得见着一回。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了圈行业里的人,才知道这不是巧合。10月1日起,《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正式落地,正是这纸新规让贷款营销的"噪音"小了大半。

先得弄明白,咱们常接到的贷款电话,很多都和"助贷"有关。但助贷公司和网贷平台可不是一回事。助贷公司没资格自己放款,就像中介似的,帮银行收集客户信息、查征信、评估风险,再把客户推荐给银行这类有资质的资金方,最后从中间赚点服务费。网贷平台不一样,人家有放款资质,能直接给用户借钱。

以前助贷行业乱得很,有些公司打着银行的旗号拉客户,实际背后藏着不少猫腻。客户信息泄露是常事,谁在把控贷款风险也说不清楚,甚至有公司搞"AB贷"、偷偷自己放贷,这些歪门邪道现在全被喊停了。

这次新规的核心就是"收口",把以前散养的助贷业务管起来。银行得给合作的助贷平台列"白名单",不管是帮着运营的平台,还是做增信服务的机构,都得在名单里才有合作资格。而且这份名单还得公开,挂在银行官网、APP上,让大家都能看见。不在名单上的机构,银行一律不能合作,这一下就把很多不正规的小公司拦在了门外。

利率方面也划了硬杠杠--年化利率不能超过24%。以前网贷规范时,只是说24%以上利率不合法,现在更严,只要超了这个数,银行就不能跟这家助贷公司合作。这一下,那些靠高利息赚钱的机构没了活路,自然也就没动力到处打骚扰电话拉客户了。

新规落地后,不少银行已经公布了合作名单。能上名单的,要么是蚂蚁、字节、京东这种有流量的互联网巨头,要么是合规做得好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再就是行业里的头部平台。这些大公司有实力做合规,风险评估、信息处理能力也强,能快速跟上新规要求。

但那些小的、没实力的助贷公司就惨了,基本要被淘汰。以后助贷行业拼的不是谁能拉来更多客户,而是数据加工能力,体现在实际业务上,就是能不能精准找到优质客户、能不能把风险控住。行业会从以前靠业务冲规模,变成靠技术拼实力,尾部公司慢慢就会退出舞台。

不过对一线做助贷的人来说,眼下最大的难题不是新规,是客户资质。有位助贷经理说,现在来找他借钱的人不少,但十有八九征信都烂透了,像筛子一样全是窟窿。以前遇到这种情况,还能想办法补一补,比如帮着准备资产证明、找第三方担保,现在根本行不通。

资质好的客户更不会找助贷公司,人家自己直接去银行就能办贷款,还放心。所以现在公司里能做出业绩的,都是干了好几年的老员工,手里有人脉、有圈子,能对接上优质客户,大多数人都只能混个温饱,整个公司也就一两个销冠撑场面。

而且普通消费者对助贷公司本来就没多少信任。以前不少机构收费不透明,还有的两头骗,一边坑客户,一边蒙银行,把行业名声搞坏了。其实助贷行业能存在,就是因为银行在互联网信贷这块能力跟不上,才需要第三方帮忙。但往后,银行肯定会自己建团队、做业务,助贷公司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贷款骚扰电话少了是好事,但行业要真正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