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节奏完全在于中国

2025-08-29 17:04  观察者网

"解决中美关系的钥匙今后可能要越来越取决于中方,而不是特朗普。"

8月16日,在第三届复旦-哈佛中美青年领袖对话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发表致辞,深入解析特朗普2.0上台后中美双边关系的变化发展。

吴心伯指出,7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及多轮互动,已推动中美两国从经贸博弈向外交等多领域接触拓展,中国也由被动变主动,开始引领中美关系发展。

作为连接中美青年一代的重要平台,复旦-哈佛青年领袖对话让两国青年在直接交流中打破信息茧房,在对全球议题的探讨中孕育合作可能。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观察者网整理,作者本人已审定。

吴心伯:目前,我们可以将特朗普2.0上台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第一阶段。其特点是特朗普"重施故技",对中国发起关税战。特朗普的方式是:通过对华加税施压,迫使中国在经贸及其他领域做出让步。但中国是出新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除了进行关税反制外,更重要的是采取了非关税反制措施,例如稀土出口禁令--事实证明,此举成功击中了美国要害。

年初,特朗普政府内部关于中国经济的叙事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和股市表现不佳,唯一亮点是出口,而美国是其主要市场,因此只要美国打关税牌,中国就会妥协。第二,中国的反制手段有限,且根据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中美交锋经验,中国的反击无法对美国造成重大伤害,美国可以承受。

基于这两个判断,特朗普在上台第二天便重启对华关税战。然而,第一阶段的交锋证明,这两个判断都是错误的。

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从5月10日的日内瓦会谈持续到8月份,并可能再延续一段时间。这一阶段我称之为"边打边谈"。一方面,两国间的关税尚未取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双方越来越多地通过谈判解决双边关系中的问题。我们看到5月日内瓦会谈、6月伦敦会谈、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相继举行。这些会谈的成果包括降低关税、暂停部分非关税措施,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美国对华交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