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国内外关注度最高的军事话题无可避免的就是即将到来的九三阅兵上我国将会展示的新型装备。由于此次展示的新型装备比例非常高,同时一些经常参加阅兵的"传统"装备此次"缺席",进一步增强了阅兵的"陌生"感,以至于有很多军迷调侃自己"又成军盲"。
其实也不光是军迷,据"五角大楼披萨指数"显示,第二次彩排当晚,美国五角大楼连夜加班。是什么让美国国防部连夜加班呢?是大型无人水下潜航器,高超声速导弹,还是新型坦克、无人僚机?
其实,美国人要加班,中国也加班,同样是对外军装备进行评估,我们的轻重缓急不一样,因为毕竟多年来我国科研单位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很少有特别令人意外的东西。我们这儿更关心的可能还是一些"查缺补漏"工作,比如有些东西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没有开发过,因此往往会有更高的关注度,反而有那么几次是加班加点出报告评估缺失的影响和能否短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弥补缺口。
办公室里的一个小模型,算是军迷对于新型坦克的想象吧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目前中美决策层的关注点。美国人的焦虑在于维护他们的霸权,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个不再风平浪静的世界环境下,如何稳住阵脚,不要出错。
下文我们就来说说这次阅兵上"该有",但没有出现的部分装备,和一些从未在阅兵上出现的"新品类"装备。
在地面装备方面,这次阅兵出现的新装备包括新型主战坦克、火力支援车、99A型主战坦克,陆战队的08式系列车族,新型伞兵战车车族,以及新型箱式远程火箭炮。
与传统上的阅兵式相比,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简化的陆战装备检阅方阵。
目前网上和公开文宣里已经出现过图片、甚至上过央视的新一代陆战装备很多都应该参加阅兵,但这次都缺席,比如新型履带式步兵战车、新一代"大八轮"车族,最让人意外的是参加此次阅兵式的99A式坦克甚至不是最新的99A改进型,而是经过返厂局部改造的较早批次的99A。
此外,身管火炮装备几乎完全缺席此次阅兵,只有伞兵的120毫米迫榴炮。而我军新型051B自行火炮、多种车载火炮都没有参加。
个人感觉,这和本次阅兵展示的目的有关。这次阅兵更多的是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完整"解决方案",因此展示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地面战斗兵器;在阅兵时长和方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缩减传统陆战装备方队,才能更多地展示我们的其他新型装备。
未来陆军的最主要发展方向是,拥有自身侦察和精确打击手段,能够独立遂行战役、战术级的打击任务,简单来说就是"信火一体";在进入直射距离前,就凭借远程火力击败敌军,直射火力基本只用于清剿残敌。
从当前俄乌战场就可以看出这个趋势,只有通过远程火力将对手潜藏在前线的各种高威胁目标消灭或压制后,才能进行有效推进。但由于俄乌双方都不具备足够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导致大部分情况下无法达到这样的战术目标,于是只能在没有拔除对手火力的情况下,就投入突击兵力强行冲击。
结果突击兵力被对手火力消灭,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推进成果极小。最终就是如今俄乌战场上大量小规模高强度战斗却很难打出纵深突破。
相比之下,法德等国开发的新型坦克呈现出一边要拥抱信火一体,但另一边又不想放下"甲弹对抗"的执念,这也是时代变革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抉择
通过这次阅兵展示的新型装备,以及我们了解到的那些没有参加阅兵、但与阅兵装备有相似技术水平的其他装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新的战场形势下,投入未经现代化改装的传统陆战装备,只能是被屠杀的下场。
俄乌战场的现状就是双方都没有足够的现代化陆战装备,实际战况强迫他们投入大量过时的装备,于是催生出了在坦克上堆叠大量轻型结构以增强防护力的"蛆式坦克",但这些车最大的作用是消耗对手的无人机,其实际的攻击能力几乎已被废除。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坦克,而是一种特殊的工程设备了。
通过这次阅兵式展示也可以看出,我军对于解决无人机防御问题的方案,就是硬杀伤,给坦克装发射定距弹的自动机关炮,主动防御系统,四面相控阵雷达。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无人作战方队里还有多种反无人机系统,包括可以伴随地面突击部队行动的无人反无人机系统,以及可以对大范围内无人机进行"面杀伤"的微波反无人机系统。可以说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人机飞行速度慢、不可能具备防护能力是无法改变的缺点,因此硬杀伤手段远比软杀伤来的立竿见影。
这是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的事情,但硬杀伤手段的坏处就是看上去"贵",四面阵相控阵雷达很贵的,编程弹药很贵的,能够自动搜索攻击的无人武器站很贵的……但这就好像今天战场上的士兵们基本都要人手一套单兵护甲一样--没错,很贵,没错,有点重,没错,累赘,但要保存自己才能更有效消灭敌人,所以大家都要穿防弹衣。未来对于地面作战装备也一样,总比被对手一个小FPV就把你一车人炸上天好,不是么?
至于你说有的国家用不起怎么办?那就参考俄乌战争现状呗。
在具备对无人机的攻防能力、又有信火一体的打击能力的新型陆军,将不会延续这种为了一个小镇反复争夺、伤亡惨重、寸步难行的状态。我们熟悉的快节奏、大纵深的作战形态,仍是陆军追求的目标,并且在新一代装备的帮助下,它可以比历史上做的更好。
那么减少了陆军传统装备方队,这次阅兵上"多出来"的方队就很值得解读了。
本次阅兵中有几个方队是此前的阅兵上没有出现过的,无人作战系统增加了很多种;另一个大幅增加的,是展示了大量新型"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和此前从未上过阅兵活动的鱼雷武器系统,以及多种无人水下潜航器。
这次鹰击系列导弹的展示是非常令人惊讶的,不仅囊括了吸气式高超、乘波体高超滑翔、双锥体高超滑翔,还有尺寸略小的新型亚燃冲压式的"鹰击-15"导弹。
俄罗斯"波塞冬"核动力水下航行器虽然说起来是用于核打击的战略武器,但实际上俄军也在积极讨论用它执行反航母、反潜作战的可能性
虽然具体内容很意外,但这个方队的出现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真正意外的是鱼雷和水下武器系统方面,不过其涵义没什么难猜的。
近年来,美国经常觉得,如果未来冲突中航母被高超声速导弹拒止在几千海里外,那么他们至少还有一样"撒手锏"可以用,那就是核潜艇。
在他们眼中,中国短时间内很难造出能与"弗吉尼亚"、"海狼"级核潜艇相匹敌的新型核潜艇,但在他们概念中好像没有一种能如同拒止航母一样拒止潜艇的"撒手锏"武器,因此他们或许觉得未来核潜艇是最有可能突破区域拒止反介入的手段,而潜艇上除了携带鱼雷,还能携带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乃至未来可能携带高超声速导弹,可以用来攻击我国沿海乃至纵深的战略目标。
那么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这次阅兵式上高调展示的鱼雷武器系统和大型水下航行器就告诉美国人,不要觉得在我们的新核潜艇出来前,你们的潜艇就安全了。
大型无人水下潜航器相比潜艇,其隐蔽性远远更优,且同样可以携带反潜鱼雷--甚至可以不携带鱼雷,只要具备短距离高速航行能力,它进行自杀攻击的效果会比鱼雷更加可怕,毕竟理论上这种直径超过一米的"超级鱼雷"能够携带的战斗部甚至足以一发击沉航母。
美国海军到目前为止最担忧的、可能威胁他们核潜艇的手段,是我军常规潜艇在关键水域守株待兔,利用常规潜艇的安静性来伏击他们。
但如果未来在那些关键水域守株待兔的不再是几艘只能停留几天的常规潜艇,而是几十上百艘无人潜航器,它们可以组成水下传感器阵列,通过蓝绿激光、加密水声通信手段进行蜂群组网,对一整片海域形成有效的态势感知,同时可以携带反潜鱼雷,或者直接自杀攻击。
而此时,一艘美国潜艇傻乎乎地进入这片"猎杀区",其下场可想而知。而由于这个反潜网中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极难被发现和消灭的无人潜航器,所以对于昂贵而庞大的核潜艇而言,这就是一片无法消除也无法突破的"禁区"了。
美国海军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正在投资建造大型水下航行器进行测试。但现在中国更完善的、已经服役的、具备实战能力的超大型水下潜航器,已经展示给你看了。
这是不是一种针对潜艇的"撒手锏"武器呢?如果它不是,那么笔者就要怀疑"撒手锏"到底该如何定义了。
同样,这次阅兵的防空反导和战略方队也同样有一些全新"品类"的装备。
比如,反导方队中的新型远程中段反导拦截导弹,与美国GBI导弹相近,其目标自然是拦截包括洲际导弹在内的各种威胁。至于它的意义,只能说你美国人装备NMD系统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这东西的意义就在哪里。
其实远程中段拦截弹前几年就应该可以拿出来展示了,但我们这次选择把它和尺寸超级大、显然不是机动式发射的新型导弹一起展示,这表示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前我们没有考虑过的一些事情,现在可以考虑了。
冷战结束前美苏的核理论中,是需要同时有大量井射导弹和远程中段拦截能力的,井射导弹虽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按预警发射",具备一定反击能力,但它更多的是"第一次核打击"武器,其任务是尽可能将敌方的核能力降低到一定程度;而一旦将对手的反击能力削减到足够低,就有可能用自己的拦截弹拦截对手的弹头,从而迫使对手可能放弃最后的反击,获得核战争的胜利。
东风-17震撼还没过劲,这下大的又来了
今天美国部分政客和军人经常把"核实战"挂在嘴边,在"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永远认为我国核弹头数量和美国NMD系统的拦截弹数量"大差不差",让他们意识到,事情发生变化了,是很有必要的。
里根当年为了压倒苏联核力量,开发了"和平卫士"、"侏儒"洲际导弹,还有空射ALCM核巡航导弹和海基"三叉戟"导弹。
如今从我国阅兵式上已经可以看到可能是类似"和平卫士"的新型井射洲际导弹,以及新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再加上巨浪3导弹,以及明显具备隐身特征的新型"长剑"。此外,还有一些超越里根时代实践、但其实不超过那时想象的东西。
当年美国曾经设想用航天飞机攻击莫斯科,从范登堡基地发射、携带几个带核弹头的可机动式再入飞行器(MARV),俄国人的预警时间将削减到几分钟。
今天,一种从战略轰炸机上发射的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其实和航天飞机投射的可机动飞行器并无本质区别。其实这种装备也是前几年就可以展示,但为何要留到今天呢?笔者相信大家都看国际新闻,那就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展示了。
对了,从写报告的角度来说,前段时间美国空军给日本人写的报告里一顿分析中俄战略巡航,他们编了一堆东西来让日本人不安,那么今天看到这东西,美国人自己该不安了。
这期军评本来写的很长,但几经考虑,就只留了这点。因为实在是要把最大的惊喜留到九三当天,大家等着瞧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