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阳性率上升!除了流感,这种病毒也开始高发

2025-11-13 11:33  头条

感冒"新元凶"来袭,全国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正当时

秋冬交替,气温骤变,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传来新动态:鼻病毒感染已超越流感病毒,成为当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这一变化,让本就进入高发期的呼吸道传染病形势更加严峻,也提醒着公众需加强防范意识,科学应对。

疫情态势:高发期下鼻病毒"崭露头角"

当下,我国全面步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疫情总体呈上升态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44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清晰地勾勒出这一趋势。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人们室内活动时间大幅增加,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测中,鼻病毒阳性率虽位列第二,但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其检测阳性率却跃居首位。这一数据对比,凸显出鼻病毒强大的传播力和致病性。鼻病毒通常引发普通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看似症状轻微,但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而言,却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这些弱势群体的健康。

认识鼻病毒:普通感冒背后的"隐形杀手"

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之一,已知超过120种血清型,这使其成为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它感染人体不受季节严格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过在春秋季更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二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后,未及时清洁双手就触摸眼口鼻而感染。

与流感病毒相比,鼻病毒引发的疾病通常较轻,但绝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鼻病毒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例如,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鼻病毒感染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导致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防控措施:多管齐下筑牢健康防线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鼻病毒感染的第一道坚实防线。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后;正确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学校等,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减少病毒吸入;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防止病毒通过黏膜进入人体。

对于已经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应自觉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学或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个人身体的恢复,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还能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降低社会层面的传播压力。此外,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够降低病毒在密闭环境中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 - 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为健康保驾护航。

疫苗政策:免疫规划新举措助力健康保障

在全力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同时,我国免疫规划也迎来重要更新。经国务院同意,自11月10日起,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决策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将为我国女性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各地将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能够提高疫苗接种率,让更多女性受益,从源头上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彰显了国家对女性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随着冬季的深入,各大医院呼吸道门诊患者数量可能持续攀升。专家提醒,当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而对于普通感冒症状,如轻微咳嗽、流涕等,合理休息、对症处理即可。避免盲目前往医院,减少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停留时间,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面对感冒"新元凶"鼻病毒的挑战,我们既要重视其潜在的危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又要关注国家免疫规划的新举措,积极接种相关疫苗。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在这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战中取得胜利,守护好我们的健康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