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缴费400元!70岁老人到底缴不缴?

2025-11-13 11:32  头条

最近走亲戚、逛社区,总能听到大家讨论医保缴费的事:"听说2026年医保要交400块?""我爸妈都70多了,还得自己掏钱吗?"作为常年跑民生新闻、跟医保部门打交道的作者,我得负责任地说,这些疑问都能找到明确答案,而且今年的政策还有不少"暖心变化",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扒透,保证真实可信、落地能用。

先说清楚:400元是最低标准,不是全国一刀切

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事实:2026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最低标准400元"是国家定的,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按这个数来。我查了贵州、河南、河北等多地已公布的政策,大部分省份都执行了这个最低标准,比如贵州明确个人缴费400元,财政补助不低于700元,人均总筹资达到1100元 ;河南全省大部分地市也是400元,只有开封因为包含10元长护险,缴费是410元。

但经济发达地区会更高,比如浙江宁波个人缴费800元,广东中山分两档,最高档要交2255.76元。不过大家别觉得"缴得多吃亏",医保的原则是"多缴多补、多缴多报",缴费高的地区,财政补贴也多,报销比例和范围也更广。比如上海2025年老人总筹资7526元,个人只交430元,剩下的全是财政补贴,而且报销待遇也远超普通地区。

还有个好消息要跟大家说:这是居民医保制度建立以来,个人缴费标准首次"停涨"。去年很多地方是380元,今年维持400元不变,主要是考虑到大家的经济压力,跟咱们的购买能力相匹配。而且财政补助还涨了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700元,相当于国家给咱们的"健康补贴"又加了码。

作为普通人,我的建议是:别纠结"全国统一价",直接查自己所在市的医保局官网,或者打12393热线,报上户籍和参保类型,就能知道准确缴费金额,比听街坊邻里的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核心问题:60、70岁老人到底用不用交?3种情况对号入座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答案绝对不是"交"或"不交"这么简单,我结合各地政策和实际案例,总结了3种核心情况,大家可以直接对照家里老人的情况判断:

情况一:职工医保缴满年限已退休--终身免交,直接享受待遇

如果家里老人是企业或事业单位退休的,而且退休前职工医保缴满了规定年限(大部分地区是25年,部分是20年或30年),那退休后就不用再交任何医保费,能终身享受职工医保待遇。

我身边有个邻居张大爷,退休前在国企交了30年职工医保,现在72岁,平时去医院看病拿药,报销比例能到85%以上,去年住了一次院花了5万多,自己只掏了7000多。这种情况是最省心的,职工医保的待遇比居民医保好不少,老人晚年基本不用为看病钱发愁。

这里要提醒一句:如果老人职工医保没缴满年限,别轻易放弃,可以咨询当地医保局,看能不能一次性补缴或者继续按月缴,缴满年限后就能终身享受,比转居民医保每年缴费更划算。

情况二: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大部分要交,但有政府补贴

如果老人没参加职工医保,或者是农村老人、无业老人,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医保,那60、70岁通常还是要交的,但国家和地方会给补贴,而且年龄越大补贴越多。

比如贵州规定,低保边缘家庭中满60周岁的老人,能享受120元定额资助,也就是说个人只需交400-120=280元 ;浙江对70岁以上老人直接减免30%个人缴费,按400元标准算,实际只交280元;北京2025年城乡老年人个人缴费430元,财政补助却有4350元,个人只承担十分之一左右。

很多老人会说"我身体好,不用交",但我必须劝一句:这种想法真的危险。我之前采访过一个案例,75岁的李大爷觉得自己硬朗,连续两年没交医保,结果去年突发脑梗住院,花了12万,因为断保没待遇,全部自己承担,家里积蓄一下就空了。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大病小病都可能来,医保是"缴一年保一年",千万别赌运气。

我的建议是:哪怕老人身体好,也一定要交。400元的费用,政府还补贴700元,相当于花400元撬动1100元的保障,平时感冒发烧拿药能报,真要是住院了,能帮家里扛下大半费用,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情况三:特殊困难群体--全额免交,政府兜底

对于一些确实困难的老人,国家直接"兜底",个人一分钱不用交,医保费全由政府承担。根据贵州、河南等多地政策,主要包括这几类人 :

特困人员(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

低保户、脱贫不稳定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

重度残疾人、上世纪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

计划生育"两户"及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各地认定标准略有差异)。

我在社区调研时遇到过一位王奶奶,今年70岁,是低保户,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她办理了免缴手续,每年都能免费享受医保待遇。她说:"政府想得周到,不用我掏钱,看病还能报,给子女减轻了不少负担。"

这里要注意:这些福利不是自动生效的,需要提前申请认定。我的建议是:如果家里老人符合上述条件,赶紧带身份证、户口本、相关困难证明(低保证、残疾证等),去社区或村委会申请,别因为不知道政策而错过免缴福利。另外,网上说"80岁以上老人全免"是谣言,只有符合特殊困难条件的老人才能免交,别轻信不实信息。

这些关键细节,关系到待遇能不能享,一定要记牢

除了缴不缴的问题,还有几个实操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我结合政策给大家提个醒,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1. 缴费时间:集中征缴期最划算,别错过

2026年医保集中征缴期大多是2025年9月到12月31日,比如贵州是2025年9月28日到2026年2月28日,河南是2025年10月到12月31日 。

重点提醒:在集中征缴期缴费,按400元标准交,2026年全年都能享受待遇;如果错过集中期,在2026年3月以后补缴,就要按1100元的总筹资标准交,而且还有3个月的待遇等待期--等待期内看病,所有费用都得自己掏,哪怕是住院也不能报 。

我的建议:现在就查一下当地的集中缴费期,设个闹钟提醒自己,或者直接帮老人缴了。尤其是年轻人,别等父母催,主动把医保费交了,这才是最实在的孝心。

2. 断保影响大,千万别轻易断

今年政策有个重要变化:除了新生儿等特殊群体,断保后再参保,不管是集中期还是补缴期,都有3个月等待期,而且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还要降低2% 。

我见过不少人因为换工作、忘了缴费导致断保,结果刚好生病住院,没法报销,追悔莫及。对于老人来说,断保的风险更大,毕竟年纪大了生病概率高。

我的建议:如果老人之前交过医保,尽量保持连续参保。哪怕中间断了,也要在集中征缴期内赶紧补缴,缩短等待期,避免影响待遇。另外,浙江等地规定,大病保险连续参保满4年,每多缴一年最高支付限额增加2000元,长期参保更划算。

3. 待遇不用跑着申请,自动享受

很多老人担心"补贴要自己跑部门要""报销要排队",其实完全不用。现在医保政策越来越便民,比如70岁以上老人的挂号减免、慢性病门诊高比例报销,就诊时只要出示医保卡和身份证,医院系统会自动识别,直接结算,不用再跑医保局申请。

比如北京、上海的三甲医院,70岁以上老人普通门诊挂号全免,副主任医师号也能减免;多数地方把老人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85%-95%,高血压、糖尿病的常用药都能报。这些福利都是参保后自动享有的,不用额外跑腿。

个人观点:老人医保,别算"小钱账",要算"安心账"

在跟老人和家属交流时,我发现很多人纠结"400元要不要花",甚至觉得"交了没生病就是浪费"。但作为长期关注民生的作者,我想说:医保不是"理财",是"保障",尤其是对于老人来说,这400元花得值不值,要看它能带来的安心。

人到60、70岁,最怕的不是没钱花,而是生病后没钱治,给子女添负担。现在一场普通住院就要几万块,有医保能报大半,没医保可能让一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400元,相当于每个月花30多块钱,给老人买一份"大病兜底"的保障,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对子女,都是一份定心丸。

而且现在医保政策越来越倾斜老人:补贴多、报销比例高、就医流程简化,国家都在尽力减轻老人的负担,我们作为子女,更应该主动帮老人把这份保障落实好。别觉得"老人身体好不用交",风险是不确定的,医保就是用来应对这种不确定的。

最后总结:3步搞定老人医保,不花冤枉钱

1. 查标准:打12393或登录当地医保局官网,确认老人参保类型(职工/居民)、缴费金额和集中征缴期;

2. 核资格:如果老人是低保、残疾等特殊群体,赶紧去社区申请免缴或补贴,别错过政策;

3. 及时缴:在集中征缴期内,通过微信、支付宝或银行APP缴费,缴完后查一下参保状态,确保待遇生效。

医保是老百姓的"健康保护伞",国家给了补贴,政策也越来越完善,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参保,别因为疏忽或侥幸心理,让老人失去这份重要的保障。如果家里有60、70岁的老人,现在就对照上面的内容查一查、缴一缴,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安心。

说到底,咱们讨论的不仅仅是400块钱,更是对父母晚年健康的一份责任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