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下高压环境中进行如此精细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残骸进一步破碎或索具脱落。深海压强是海面的数百倍,任何细小的裂纹都可能在提升过程中扩大,导致残骸解体。此外、ROV的机械臂力量有限,对于大型重物的操控能力不足,有时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固定索具。整个过程需要打捞母船、深海机器人、技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任务延期。
打捞进展缓慢的更深层原因,在于美军自身打捞能力的衰退。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幅削减了深海打捞力量建设投入,认为这类"冷门"能力在现代战争中用处不大。美军在2008年退役了NR-1型核动力深潜器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水下工作站。目前美国海军仅有几艘专业打捞船,包括USNS Salvor号、USNS Grasp号等,且多数已服役数十年,设备老化严重。
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在深海打捞领域投入巨大,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深海打捞能力,曾成功完成8万吨级沉船整体打捞、"深海一号"超深水大型平台安装等世界级难题。中国的深海打捞船配备了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大型起重设备和深海作业机器人,作业深度和效率均处于世界前列。
此次坠机事件发生后,中方曾低调表示如果美方需要,可以提供打捞协助。但美军果断拒绝了这一提议,理由很简单,不能让中国接触美军战机残骸。F/A-18F虽然不是最先进的战机,但其雷达系统、电子战设备、通信加密模块等依然属于敏感技术,一旦被对手获取,可能暴露美军的战术特征和技术弱点。MH-60R反潜直升机更是如此,其搭载的吊放声呐、声呐浮标以及反潜作战算法,都是美军严防死守的核心机密。

2022年美军F-35C隐身战机在南海坠毁时,便遭遇了同样的窘境。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情报主任卡尔·舒斯特当时预测,打捞船抵达现场需要10到15天,而整个打捞作业则需要约120天。事实证明,这一估算相当准确,美军最终用了近4个月时间才将F-35C残骸从约3780米深的海底打捞上来,期间还租用了一艘中国制造的深潜支援船"毕加索"号协助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