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是精确定位残骸。在水深数千米、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深海环境中寻找飞机残骸,就像在漆黑的房间里找一根针。打捞船需要使用侧扫声呐、多波束声呐等设备对海底进行地毯式扫描。这些声呐发出声波,通过分析回波的强度和时间差,绘制出海底地形图。但声呐图像往往模糊不清,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仔细判读,将残骸与海底岩石、沉船等杂物区分开来。

找到疑似目标后,打捞船会派出深海遥控潜器(ROV)下潜近距离观察。美军目前依赖的主要是CURV-21型深海遥控潜器,这种重约3吨的水下机器人能够下潜至6000米深度,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机械臂。操作员在母船上通过脐带缆控制ROV,就像玩一个超级复杂的电子游戏,但延迟和水下能见度会让操作难度倍增。
确认目标后,就要进入最关键的打捞阶段。对于完整的残骸,ROV会使用机械臂在关键部位安装提升索具,然后充气气囊提供浮力,将残骸"托"出水面。但问题在于,战机坠海时往往会解体散落,F/A-18F战机和MH-60直升机的机体结构在高速撞击海面后很可能已经四分五裂。这意味着打捞队伍必须逐一搜寻各个部件,优先打捞含有敏感技术的核心组件,如雷达系统、航电设备、加密通信模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