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出口收入,大量的美国农民甚至连春季种子贷款都快还不起了,并可能因此破产,这对美国农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日前,来自阿肯色州东北部的近500名农民和业内人士还举行了集会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结束农村地区的混乱。
而特朗普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因为在2018年时,他就曾因为对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70%,出口价值也暴跌40亿美元。为了拯救美国农民,特朗普选择从农业部拿出了230亿美元的补贴稳定局势。
而这一次美国农民面临的情况更加艰难,数据显示,今年美国豆农预计每英亩将损失约100美元,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提供超过400亿美元的补贴,这也是1933年以来第二高的补贴金额。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因为政府补贴的发放在2018年就曾经引发了争议,当时美国北方的农民就抱怨,认为南方的大型农场和农民在补贴中受益最大,认为补贴政策不公平。
不仅如此,根据密苏里大学食品与农业政策研究所预测,2026年美国农业净收入可能下降超过300亿美元,因此明年美国农民又该如何生存,又是一个头疼的大问题,如果中国依然不降低关税,难道美国政府就要一直补贴下去吗?
对于特朗普而言,美国农民是他的选票基本盘,是中期选举的关键,他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因此中方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制,确实触及了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关切。这在兵法中就叫作"攻其必救"。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此前会公开喊话,希望中国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但是通过四轮的中美经贸会谈,连稀土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更不用说美国农产品进口的问题了。特朗普现在只有寄希望于与中方最高层进行线下会面寻求突破。
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贸易争端往往是双刃剑,在给对方造成压力的同时,也会对自身产生影响。美国的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农民的困境直接影响到他的政治基础。
而对中国来说,虽然失去了美国这个传统的大豆供应来源,但南美等地区的供应商也能满足需求,这种供应链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单纯的关税手段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仅可能伤害到对方,也会对自身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