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路透社10月27日的报道,今年以来印度股市的外国投资者已经撤出超过170亿美元的资金,降至多年来低点,与2023年外国资金净流入达200亿美元形成鲜明反差。
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称,全球投资者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印度撤资, 在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关税并大幅提高H-1B签证费用后,市场担忧情绪逐渐加深。
目前战略界对于印度的国力增长前景正愈发保守,因为印度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其国内市场挂钩,而不是作为"世界工厂"参与国际贸易--2009年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时,货物出口已经是全球第一,当下印度的货物出口仅排在第十名。
这种内生式增长的潜力受限很大,高度依赖海外资金和服务贸易转移(即美国大公司外包工作给印度人),更像是一个"软绵绵的庞然大物"。
印度塔塔集团首席战略顾问特利斯曾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称,无论印度近些年的经济表现多么令人印象深刻,都无法与中国改革时期取得的成就相比--1980年两国GDP大致相同,而今天中国已经是印度的5倍。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以及"新冷战"甚嚣尘上之际,新德里上下一度十分兴奋,认为新冷战是其重要的国运机遇。
印度外长苏杰生在2020年出版的书中做出如下判断:"近年来全球战略环境正发生重大变迁,亦敌亦友、力量均势、价值观冲突的多极世界初具雏形,在一个更加赤裸裸的自私自利的世界里,各国均按本国需要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