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鸭蛋,这个餐桌上常见的传统美食,咸香可口,尤其是流油的蛋黄,配上白粥或者米饭,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但最近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爆料:"每天一个咸鸭蛋,癌症、全因死亡风险都在增加!"一时间,关于咸鸭蛋"致癌"的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开始担心:咸鸭蛋还能吃吗?是不是要从此告别?
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彻底讲清楚这个问题。
咸鸭蛋,"咸"才是关键
咸鸭蛋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不是蛋黄流油,而是--高盐。
一颗中等大小的咸鸭蛋(约60克左右),含盐量可高达5~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的食盐总量不超过5克。也就是说,一颗咸鸭蛋,可能就吃超了全天的盐摄入上限。
长期高盐饮食,对身体伤害有多大?权威研究早就警告过我们。
2022年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高盐摄入是中国居民高血压、脑卒中、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明确建议,尽量减少腌制类、高盐类食品的摄入,这其中自然包括咸鸭蛋。
高盐饮食如何一步步推你进坑?
很多人觉得吃点咸鸭蛋没什么大碍,但事实是--高盐饮食的危害是累积性的,而且它的"攻击"是多线并进的。
第一,伤血管,升血压。
盐中含有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诱因之一。
第二,伤胃,诱发胃癌。研究发现,长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增加幽门螺杆菌定植率,从而提高胃癌风险。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和我们偏好腌制、咸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第三,伤肾,诱发肾病。钠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长期下来可能引发慢性肾病甚至肾衰。
第四,影响免疫系统。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能抑制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人体对抗感染和癌细胞的能力下降。
咸鸭蛋会导致癌症?研究没说这么绝对
那咸鸭蛋是不是直接"致癌"?这句话其实需要拆开来看。
首先,咸鸭蛋本身并不含有直接致癌的物质,它不是香烟,也不是黄曲霉素。但它的问题在于--高盐腌制过程可能诱导亚硝酸盐生成。
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与蛋白质代谢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类明确的致癌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吃一颗咸鸭蛋就会致癌。关键在于"长期"、"大量"吃。偶尔吃一颗,问题不大。但如果天天吃、顿顿吃、还搭配腊肉、咸鱼、泡菜这些高盐食物,那风险就真的上来了。
研究数据:每天一个咸鸭蛋,风险真的更高?
2023年《柳叶刀·公共卫生》刊登的一项来自中国的大规模研究指出:中国居民中,高盐饮食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12%,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了18%。
而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也发现,高盐摄入与胃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尤其是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的人群,风险更高。
虽然这些研究并未直指"咸鸭蛋"三个字,但咸鸭蛋作为典型的高盐腌制食品,无疑在这些高风险食物之列。
那还能吃吗?可以,但要"聪明地吃"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就不能吃咸鸭蛋了?其实也不是。
食物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量和频率。
只要你不是天天吃、一次不止一个、还搭配其他高盐食品,偶尔吃一颗咸鸭蛋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威胁。
但我们也建议你这样做:
控制频率:一周吃1~2次咸鸭蛋问题不大,避免每日摄入。
搭配清淡饮食:吃咸鸭蛋时,主食、配菜尽量清淡,避免"钠叠加"。
多喝水:增强代谢,帮助排出多余钠。
注意整体饮食结构:如果你已经摄入了咸鱼、榨菜、泡菜等高盐食品,请优先减少咸鸭蛋。
哪些人群要特别注意?
以下这些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咸鸭蛋:
高血压患者:钠摄入超标会直接升高血压。
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者更难排钠。
胃炎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高盐对胃黏膜刺激大。
儿童和老年人:这两类人群钠盐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影响。
咸鸭蛋不是"毒药",但也不是"健康食品"
我们要明确一点:咸鸭蛋不是毒药,但也绝对不能算是健康食品。它的咸香味道来自高盐,而高盐饮食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与多种慢性病和死亡风险相关。
如果你真的喜欢吃咸鸭蛋,建议把它当成一种"偶尔享受"的传统味道,而不是每天的固定搭配。
健康饮食的核心在于平衡、适量、多样化,没有哪一种食物应该被妖魔化,但也没有哪一种食物值得你天天去吃。
咸鸭蛋可以吃,但你得知道怎么吃
吃咸鸭蛋,不需要恐慌,但必须理性。显然,它不是不能吃,而是不宜多吃。如果你本身就有慢性病、或者平时饮食偏重口,那更要注意控制咸鸭蛋的摄入频次。
毕竟,健康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场"赌运气"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