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大单,中国给截了,托卡耶夫不再认大哥,让中俄凭本事说话

2025-08-09 14:31  头条

属于普京的大单,给了中国?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正在彻底打破"老大哥"俄罗斯的控制,

巧妙地在中俄之间玩起了平衡术。

最近,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罗曼·斯克利亚尔宣布,

中国将承建该国的第三座核电站,"相关机构正在推进此事"。

第三座核电站的选址将在2025年底前公布。

哈第一副总理罗曼·斯克利亚尔

从"老大哥"到"平等伙伴"

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国之一,曾经依赖苏联时期的核电技术,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一直很密切,

在核电领域,俄罗斯一直被视为唯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后来,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以及哈国自身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长,

哈萨克斯坦开始重新审视与大国的合作关系。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面临的财政压力和国际制裁,让它的核电项目无法按计划推进,

哈萨克斯坦开始有了更多选择。

原本由俄罗斯主导的核电项目进展迟缓,不仅如此,俄方的财力问题也让项目的可行性受到质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核电技术却成了哈萨克斯坦的新宠。

中国核电技术成哈萨克斯坦的新选择

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的核电技术、资金、设备输出逐渐占据了全球市场。

哈萨克斯坦也开始意识到,面对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

选择一个技术成熟且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早在2023年6月,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罗曼·斯克利亚尔就宣布,中国将承建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座核电站。

哈萨克斯坦的首座核电站项目仍由俄罗斯的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主导,

但第二座和第三座核电站则确定由中国承建,

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斯坦在能源合作上的多元化战略。

为什么是中国?

首先,中国在核电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核电技术,

在建设周期上比国际同行更为高效,还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其次,中国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中国能够在不依赖外部贷款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核电项目。

相比之下,俄罗斯由于战争和制裁的压力,已经无法为哈萨克斯坦的核电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不认"老大哥"只看本事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选择中国作为核电合作伙伴,

看中的是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更是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个重要战略,

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所言:"我们不会选择一个合作伙伴,而是选择最有利的合作伙伴。"

这种平衡,其实早有迹可循,

去年,普京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双方达成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但托卡耶夫却并没有在所有项目中偏向俄罗斯。

托卡耶夫采取了相当聪明的外交策略,既保持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又不让自己在能源合作上完全依赖俄罗斯。

还有重要的一点,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铀资源丰富,之前过于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如今,哈萨克斯坦已经不再盲目依赖"老大哥",选择与更多国家合作,谋求能源安全和自主。

哈萨克斯坦的民意背书:核电建设得到全社会支持

哈萨克斯坦国民的态度也在变化,

2024年10月,哈萨克斯坦举行了全国公投,71%的选民支持建设核电站,

这一结果也反映了民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也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推动核电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民意支持。

在能源短缺、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哈萨克斯坦选择重新拥抱核能,

也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

哈萨克斯坦政府计划到2035年增加2.4吉瓦的核电容量,缓解目前每年57亿千瓦时的电力缺口。

作为全球第二大铀储量国,哈萨克斯坦在能源上并不匮乏,但由于长期依赖外部电力进口,导致能源安全始终是哈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核电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外交智慧的体现

中国与俄罗斯的核电项目交叉布局,

正好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如何在两大核电大国之间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既不完全依赖俄罗斯,也不过度倾向中国,

哈萨克斯坦通过巧妙的平衡术在中俄之间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

过去哈萨克斯坦常被视为俄罗斯的"缓冲区",

现在,它正在通过外交手腕和能源政策上的独立选择,逐步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

结语

哈萨克斯坦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在中俄之间的平衡线上,

通过选择中国作为核电合作伙伴,还能借此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中俄都凭本事说话,哈萨克斯坦将成为两国合作中的重要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