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被迫推迟?中欧日印已明确表态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17日,伦敦国际海事组织(IMO)总部传出的消息让全球哗然。原定在此间会议上敲定的全球航运业"碳税"框架,被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一纸威胁硬生生按下暂停键,各方最终同意将表决推迟12个月。这场酝酿多年、关乎3万亿美元绿色转型市场的全球变革,没能跨过超级大国的霸权门槛。
事情的脉络本十分清晰。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全球航运安全与防污染的专门机构,IMO早在今年4月就已拿出《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修正案草案,核心是建立全球首个行业级强制性排放限制与温室气体定价结合的机制。该框架要求5000吨以上船舶2028年起逐步减排,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超标排放需缴费,资金将用于发展中国家转型。当时投票结果显示,63国投下赞成票,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均在其中,反对的16国多为沙特、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国,美国则直接退出了谈判。

所有人都以为10月的会议只是走个过场,毕竟2/3多数赞成票的门槛看似早已满足。七家代表全球1/4运力的船东协会--包括日本、新加坡、挪威等国的行业巨头--还联合发声明呼吁"创造历史",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彼得·詹姆森也公开表示进程难以逆转。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阿塞尼奥·多明戈斯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虽未回应美国威胁,却直言对结果"充满信心",他的底气来自IMO公约赋予的权力:签约国可检查甚至扣留违规外国船舶,美国想规避都难。
特朗普政府的反应堪称"政治突袭"。10月10日起,美国国务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联署的声明接连抛出,威胁清单直白得近乎赤裸:支持该框架的国家,其船舶将被禁止进入美国港口、面临额外港口费,相关官员会遭签证限制甚至制裁。彭博社曾提及美国在探索关税选项,虽未在声明中明确,威慑意味已足够强烈。特朗普本人在社交媒体上更是将方案斥为"全球绿色新骗局",国务卿卢比奥则附和称"阻止了联合国对美国消费者的大规模征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