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清晨的少林寺,山门前已经热闹起来。才早上七点半,已有导游举着小旗带队,中外游客们在千年古刹前拍照打卡。
当地大姐吆喝着"十元一张,立等可取",一切仿佛与往常并无二致。
但如果你是一个熟悉少林寺的香客,这一个月来,一定察觉到了某些不同。
8月26日,正是释印乐法师接任少林寺方丈刚满一个月的日子。
这座因武学与禅意闻名于世的古寺,静悄悄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门票没涨,观光车照旧 景区票价依旧--全价80元,半价40元;观光车单程15,往返25。
一切似乎没变,但走进寺内,改变正在细微处发生。
曾经,寺里随处可见推荐"高价香"的身影。
最便宜69,高的990,甚至还有9990元的天价香。
而现在,寺内所有殿堂前,游客可自取三支免费清香,安静祈福。
僧人偶尔低头整理香炉,不再主动搭话。
穿行寺中,商业痕迹悄悄消失 碑廊至西方圣人殿,原本遍布的法物摊位不见了;"法务流通处"大门紧闭;电子功德箱也已撤下,只剩下传统木箱,侧面贴着一张并不起眼的二维码。
"这是为了方便习惯手机支付的游客,随缘乐助,不强求",一位义工轻声解释。
曾经被围挡遮住的方丈室,如今门户紧闭。门口那副带有"永信"二字的藏头对联,早已不见踪影。
僧人变动,新面孔陆续出现 带团12年的导游范姐告诉我们,二十天前,这里还被施工挡板围着。
生活区里武僧表演收费30元/人的项目,也悄然取消。
寺内往来走动的僧人明显变少,也更加安静。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个月里,有数十位僧人离开,同时也有数十位新僧入驻--据推测,是印乐法师带来的团队。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感知到了变化。
一位在寺里服务三个月的义工坦言:"我没觉得有啥不一样,就是摊位全没了。"
从塔林坐索道上凤凰台,仍会遇到一些自称"僧人"的人拦路算卦、推销按摩。
不过寺方工作人员直接回应:"那些都不是少林僧人,说白了,是假的。"
新方丈是谁? 释印乐法师,1966年生,19岁出家,毕业于中国佛学院,还曾远赴斯里兰卡研习佛典。
在赴任少林寺之前,他主持洛阳白马寺整整二十年。
一位熟悉他的居士这样评价:"他不发言、不炒作,停办收费法会、废除烧高香,是洛阳最安静的慈善力量。"
在他治下,白马寺曾推行"农禅并重"--僧人既要修持,也要劳动。
初期阻力巨大,甚至遭遇僧人离开、游客投诉,但他坚持"佛门不是景点",三年后,寺内风气焕然一新。
如今他把类似的理念带至少林:去商业化、制度重建、文化重塑。
商业退场,少林何以为继?
不少游客表示支持:"商业味淡了,佛门清净地本该如此。"
但也有香客提出疑虑:取消高价香、停演武术表演,寺院的收入从哪里来?
毕竟少林不是山野小庙,维护、运营皆需成本。
"只要不强推,高价香也可以保留,满足部分愿捐功德的香客。"
这一切改变的背景,是七月底释永信被联合调查的通报。
官方指出,他涉嫌挪用资金、侵占寺产、严重违反戒律,甚至长期与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有非婚生子--这些指控,早在十年前就曾被举报,却直至今年夏天才落地查办。
释永信曾被称为"佛门CEO",在他主导下,少林寺注册超700个商标,掌控18家企业,年收入超十亿,从一座年入不足万元的古寺,扩展成跨国商业综合体。
而在他被查两天后,中国佛协迅速批准由释印乐接任。
最新动态:景区简介仍未换名 尽管方丈已换,但截至8月26日,记者在"嵩山旅游"官方平台购票时,简介一栏仍写着"方丈释永信"。
企查查数据也显示,除中国嵩山少林寺外,释永信名其余四家企业都已处"吊销/注销"状态。
许多人追问:既然十年前就有人举报,为何迟迟没有回应?
如今释永信虽已接受调查,那十年前的线索又该如何追溯?
宁静,正在回归 走过碑廊与大殿,银杏树下香火缭绕,游客轻声低语。
那个曾经在商业与禅意之间徘徊的少林寺,正在悄悄褪去喧嚣。
天价香不再、商演消失、义工安静值守。
改变,未必需要喧嚷,也可以像树叶落下一样--很轻,却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