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小时以后,"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正式开始。由古风博主、机器人博主等"圈外素人"操作的四个G1机器人在擂台中分成两组进行对抗。G1是宇树在2024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3米左右,体重35公斤,有23个自由度,膝关节最大扭矩90N.m。

尽管在正式比赛前,主持人展示了机器人的语音控制、跟随能力,但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实际比赛当中,仍然由四位选手遥控操作G1机器人。在人类拳击比赛的规则之上,本次机器人格斗比赛的规则更为简洁:机器人击中头部和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击中四肢不计分。
正式的比赛分为三轮,每轮分为三个回合。根据三回合累计总积分,积分最高的机器人最终获胜。在经过十二回合的比赛之后,机甲格斗擂台赛终于有了胜出者--由一位人工智能博主控制的"AI策算师"最终获得了冠军。
数次被"KO",机器人有"皮外伤"
在十二回合的比赛中,第一财经的记者观察到,在人类遥控操作之下的机器人也会遇到"意外情况"。比如主动攻击的机器人反而扑空、失去稳定性倒地,被对手"KO";机器人退后寻找角度,却意外被擂台围绳缠住;两个机器人在缠斗当中意外卡住,最终裁判出手将其分开…….
"这其实暴露了机器人动态运动控制与实时感知的不足。"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周迪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本次比赛采用了遥操,但这跟传统遥控玩具的控制系统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他表示,本次宇树的遥操作方式融合了动作控制、智能决策等多种算法模型。当操作人员发出"勾拳""踢腿"等指示的时候,机器人的感知系统会迅速定位对手并构建地图数据,决策系统根据学习训练评估环境、目标和指令,生成可执行策略路径,最后由控制执行系统完成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