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2024年离开的文学大家:这些文学大家曾为我们审视时代(4)

2024-12-30 15:45  澎湃新闻

"她将争取到的'晚期'时间,都用于奉献给她与我们的文学事业。"如中国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文倩所言,齐邦媛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家:从个人走向众生、从有我迈向无我之境、从一己之情到不执着于情、从友爱到博爱,"我们的心再一次有了对真、善、美的愿力与愿望。"

马识途 成都商报 王红强/视觉中国 资料图

马识途(1915-2024)

3月28日,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生于重庆忠县,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他于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纪实作品《在地下》《沧桑十年》《百岁拾忆》,短篇小说《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夜谭十记》还被改编拍摄电影《让子弹飞》。

作家阿来表示,谈到十七年文学,马老的《清江壮歌》是绕不过去的一部作品。而在短篇小说上,《夜谭十记》也创造了中国风范、中国气派的短篇小说样式。"我一直觉得,他在小说艺术上有自己的探索。回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总体风气是认为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才是创新,但他是反过来,向民间文学学习,他的《夜谭十记》就有中国古典小说的那种韵味。"

还值得一提的是,马识途不仅诗文著作颇丰,还善书法,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他曾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书法展并获得各种奖项。阿来说:"他书法好,我们也给他办过两次展览。展览的收入,大约两三百万吧,他一分没留,全部捐给四川大学,专门鼓励学生写作。他说我这个钱不够办大奖,就给学生办个奖吧。"

谌容

谌容(1935-2024)

2月4日,作家、编剧谌容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谌容祖籍重庆巫山小三峡,1935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汉口。她于19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75年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万年青》,1978年出版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1979年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发表在巴金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上,茅盾在第四次文代会讲话中对该作品点名称赞,称其为"中篇小说出现了初步的繁荣"的代表。

1980年,谌容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迅速引发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小说塑造了以眼科医生陆文婷为代表的典型形象,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和心路历程。谌容通过这部作品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的境遇之难,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讨论。

此后,《人到中年》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之一,同名电影荣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谌容本人也凭借该片荣获第5届小百花奖优秀编剧奖。她对人生和社会的关照与思考,直至今日都没有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