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布会亮相8大新品,iPhone 17系列果粉会买单吗?(6)

2025-09-10 15:58  头条

短期内,这可能会影响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但长远来看,中国eSIM政策的开放有助于苹果实现全球产品线的统一,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复杂的eSIM,中国市场还面临另一个挑战--Apple Intelligence在国行版的推出时间仍然不确定。

根据彭博社Mark Gurman9月报道,苹果正在与阿里巴巴和百度合作,预计在2025年底前通过iOS 26.1或iOS 26.2将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国市场 , 但具体时间仍不确定。

也就是说, iPhone 17系列和Air系列在中国首发时 (9月19日) ,无法提供完整的AI功能体验,用户需要等待后续的iOS更新 。

这个"跳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AI功能本来是iPhone 17的核心卖点之一,缺失这个功能等于失去了与竞品的差异化。 相反, 国产品牌在AI领域的攻势越来越强。华为有盘古大模型和自研AI芯片,在中文理解和生成上可能优于苹果AI;小米的澎湃OS深度集成AI功能,小爱同学持续进化;OPPO和vivo在AI摄影、AI助手方面投入加大。

近半年,中国市场用户对AI的预期因为DeepSeek等产品的普及,被持续拉高。迟到的苹果AI能否达到甚至超越本土厂商的体验,是个问题。

在中国市场,苹果还要应对份额持续下跌、华为强势回归带来的压力。

根据Canalys数据,今年二季度,华为重回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市占率达到18.1%,而苹果的份额下滑至13.9%。这是华为自2021年以来首次重回榜首,也是苹果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最低份额。

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在高端市场的强势表现,更是直接冲击iPhone的传统优势领域。特别是在影像、续航、快充等方面,华为已经有了明显的技术优势。

华为的回归,也带动了整个国产品牌的信心提升。 小米、OPPO、vivo等品牌都在加大对高端市场的投入,丰富各种本土化的AI功能,试图降低用户从iPhone迁移到自家品牌的成本 ,抓住苹果相对疲软的窗口期。

如果AI功能能及时推出,iPhone 17还有机会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回竞争力,否则,苹果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市场份额流失 。

结语

综合来看,iPhone 17的销量前景高度依赖政策环境的变化,且区域分化明显:美国市场相对稳定,欧洲市场谨慎乐观,新兴市场有增长潜力,中国市场面临极大挑战。

这种分化背后反映的是:在成熟市场,苹果需要应对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和竞争加剧的压力;在新兴市场,苹果需要平衡高端定位与市场渗透的关系;在中国市场,苹果则需要在全球化策略与本土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iPhone 17的发布正值智能手机行业的关键转折点。AI技术的快速发展、eSIM等新技术的普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化,都可能影响行业格局。现在考验的是苹果面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而iPhone 17的成功与否,将决定苹果在AI时代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