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坠机消息一出,之前和印度密切接触的埃及和阿根廷代表团紧急取消谈判,阿联酋暂停考察。
没办法,军火贸易的核心是信任,买家要的是极端可靠性,这东西毕竟是牵扯整个国家的身家性命,不敢赌。
印度当着全球客户的面表演"空中火化",谁还敢把飞行员的生命和国防安全压在你这?
就在同一展馆,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稳稳当当,还高调展示霹雳-15E导弹,订单咨询络绎不绝。
于是乎,印度原本是想抢军贸蛋糕,结果自己成了最好的反面宣传。
我看印度媒体最近改变口径了,拿美国举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军工复合体也出现过类似技术冒进,就是过度追求先进指标,忽视基础可靠性,导致F-35项目早期问题成山。
但美国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兜底,印度没有。

民族主义叙事 vs 技术现实
光辉战机事件,刚好衔接着印巴空战,对印度的打击不光是赚点钱,更直接开始摧毁印度的民族主义叙事。
自力更生是伟大目标,但需要脚踏实地。
印度审计总署报告显示,光辉战机的国产零部件合格率只有65%,国际标准是90%,这就说明印度其实没有真正的构建起高端的制造生态能力。就连印度国会议员也开始质疑:交付时间一拖再拖,质量控制标准混乱,配件依赖进口,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链条,而没有成熟的产业链,莫迪鼓吹的国产只是贴牌游戏。
所以印度与其使劲给中国打广告,不如好好学学中国的路径。
首先,别幻想买来就能用。
印度以为买到世界顶尖零件,就能拼出世界顶尖战机,但系统整合是最高阶的技术能力,需要数十年试错积累。印度想走捷径,结果走进了死胡同。
咱们中国以前也是买零件的,但我们不着急上台表演,没有一开始叫展现出口野心,而是先解决空军自用问题,在不断的试错和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20多年的耐心,直接端出来的就是做好的产品。
印巴空战之前,国际社会也对中国技术的飞机有质疑,现在全都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