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架轰-6K赴台岛周边展开模拟对抗训练

2025-10-28 16:55  头条

10月27日,台海方向风起云涌。就在同一天,多架轰-6K轰炸机飞抵台岛东部空域,实施联合打击模拟演练。

几乎同时,陆军第72集团军在东海某地完成一场登陆演练,四足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抢滩阵列中。这一系列军事动作没有任何遮掩,反而极具展示性,释放信号直截了当。

台海一旦开打,解放军将以体系化打击和智能化突击全面主导战场节奏,美方只能被动接受结局。

从航线设计到装备布势,每一个细节都直指实战。尤其是轰-6K的出动,已经超出了"震慑"范畴,它的飞行轨迹穿越巴士海峡、贴近宫古海峡,再次验证了解放军空军对台海、乃至整个西太空域的掌控能力。

而机器狗的公开亮相,则是解放军登陆战术的一次质变。无人系统在抢滩登陆中的使用,意味着未来两栖作战将不再是"钢铁洪流"简单堆叠,而是"人-机-弹"一体化协同,精准、快速、低代价地突破敌方防线,才是解放军的新作战逻辑。

就在几天前,美媒披露,美军前四星上将罗伯特·艾布拉姆斯已正式担任台军顾问,协助台军规划"非对称作战部署"。

而赖清德上台后,更是不断推动所谓"互不隶属"论调,妄图将"台独"话术制度化、常态化。美国和台当局的这种双人舞看似默契,实则危险。

它们自以为踩在红线边缘游走,却没意识到,红线早已变成实线,一旦越过,不是外交谴责,而是导弹的回应。

解放军的动作,正是对这种渐进式挑衅的直接反制。尤其是轰-6K,它携带的并不仅仅是高超音速导弹,更是对"外部干涉"的明确拒止。

而机器狗的加入,则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登陆战"的想象图景。在这场演练中,四足机器人执行的是前出侦察、障碍扫除、火力引导等任务,配合无人机进行先期打击和目标定位。

其热成像与激光雷达系统使其具备夜间作战能力,且不惧复杂地形。这意味着,未来的台海登陆作战中,解放军可以在不伤一兵一卒的前提下,精准清除滩头火力点,压制敌方反击能力,为主力部队铺出一条"无人区"。

美国当然看得懂这一切。五角大楼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其在台海冲突中的部署逻辑。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此前提出的所谓"地狱景观"战略,试图在台湾岛内部署大量无人系统和诱饵弹药,妄图制造"不可占领"局势。

然而,一份由兰德公司发布的内部报告却清楚指出,在解放军海空封锁与远程打击体系完成闭环后,美军进入台海的能力将被极度压缩,甚至可能"决定性失败"。

事实正在摆在眼前。4月的"海峡雷霆-2025A"联合演训中,山东舰航母编队已经完成了对台岛以东海域的控场演练。

如今,轰-6K再次携实弹飞临同一空域,意味着解放军已经具备从台岛正面到背后的"环形夹击"能力。再加上远程火箭炮与无人系统的协同打击,台岛整体防御体系形同虚设。

而美国派再多顾问、卖再多武器,也只能延缓台军溃败的速度,却无法改变最终走向。岛内的恐慌正在蔓延。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开始质疑:"赖清德这是在逼我们送死吗?"

岛内网络社群流传一句话:"留台时间不多了。"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局势的冷静判断。对台军而言,他们的所谓"非对称作战"不过是纸面数字的堆砌;对赖清德而言,他的政治投机,终将为整个台湾社会埋下灾难的引线。

解放军的演训,其实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军事警告"范畴。它是对未来战场态势的预演,是对敌方战略意图的反制,更是对外界的一场清晰宣示,台海问题不是博弈场,是红线,是底线。

而真正让美方头疼的,是解放军战略布局背后的"新战争逻辑"。传统战争讲求火力密度,现在的解放军强调的是打击链闭环。

从轰-6K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打击纵深目标,到机器狗、无人机协同登陆清除滩头阵地,从山东舰封控航道,到东部战区地面部队模拟登陆港口--每一个节点都不是独立行动,而是体系作战的一部分。

美国当然可以选择继续干预,但必须明白一点,现阶段的台海冲突,不再是"战争是否会来"的问题,而是"战争会如何打"的问题。

而从这次演训展现出的作战模型来看,解放军已经准备好在"夺权-登陆-拒止"三位一体的逻辑中,彻底掌控战场主动权。

谁还在幻想台湾问题可以靠"拖"、靠"赌"、靠"美军撑腰"解决,那只能说明他们还活在20年前的旧世界。而现实是,台海局势已进入倒计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