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19天,中国恢复安世供货,但有新要求:不卖给国外,并且只收人民币!荷兰自食恶果
据看看新闻报道,近日,路透社曝出一则牵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消息--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在中断供货19天后,正式恢复向国内分销商供应芯片。但这次恢复供货带着两个明确的新要求:所有产品只对中国境内市场开放,而且每一笔交易都必须用人民币结算。几乎同时,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直接否定荷兰总部此前作出的职务调动决定,强调这些决定在中国境内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依据的是中国《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一表态相当于从法律层面划清了与荷兰母公司的界限。
要理解这一系列动作的分量,得先回头看看19天前那场突如其来的风波。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搬出冷战时期制定的《货物供应法》,以"保障欧洲经济安全""防止技术转移"为借口,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还暂停了安世半导体董事长兼CEO张学政的职务,硬生生限制了中国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可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后来披露的法庭文件显示,美国商务部早在6月就和荷兰外交部开会,明确要求更换张学政,甚至放话"安世要想不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几乎肯定得换CEO"。更巧的是,荷兰的动作和美国刚更新的"50%穿透规则"完全同步,这套规则就是把被列入美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也纳入管制,荷兰这步棋走得实在太"配合"。

面对这种无理干预,中国没有坐以待毙。10月4日,商务部直接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这一禁令一下达,安世位于东莞的工厂立刻停止对外发货,全球供应链瞬间绷紧。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在汽车晶体管、二极管这类芯片市场上占着近40%的份额,每年发货量超过1100亿件,而且它70%以上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东莞和上海临港,封装测试这些关键环节几乎全在中国。
断供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欧洲车企最先慌了,宝马、大众、奥迪纷纷预警,说要是11月前恢复不了供应,装配线可能就得停产。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估算,每月全球汽车产量可能因此下降,潜在经济损失得有数十亿美元。不光是汽车行业,三星、苹果这些电子产品巨头也面临零部件短缺的压力,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荷兰政府和背后推波助澜的美国。
荷兰政府本以为靠着所谓的"法律"就能掌控安世半导体,可他们忘了,安世的核心产能在中国,手里攥着的不过是个空壳总部。眼看全球客户怨声载道,自己还可能面临闻泰科技的法律索赔--闻泰已经明确表示要启动一切法律途径,不排除上诉国际法庭,索赔金额可能高达数百亿,荷兰政府终于坐不住了。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主动找中国商务部通话,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也和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行了视频会谈,都想就安世半导体事件磋商。可中国这边的态度很明确,安世中国恢复供货只针对国内市场,只用人民币结算,不解决根本问题,谈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