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5小时终于结束,李成钢微笑着出会场,用两句话总结"战果"!中美局势迎来缓和好时机?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25日到26日,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楼落下帷幕,光是首日会谈就持续了足足五个半小时,过程称得上紧张激烈。走出会场时,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脸上带着明显的微笑,步伐稳健又从容,和一旁眉头紧锁、神情紧绷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幕被镜头捕捉到后,很快引发了外界对会谈结果的广泛猜测。
就在这场会谈开始前一周,贝森特还曾公开无端指责李成钢,给对方贴上"战狼"的标签,可这次中方依旧坚持让李成钢参与谈判,美方也没敢排斥这个安排。更值得留意的是美方代表团的人员变动,之前一直参与对华谈判的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这次彻底缺席,要知道卢特尼克可是对华强硬派的代表,之前推出的"50%规则"--只要产品中超过一半零部件或技术来自中国就面临美国出口管制,引发了不小争议。有消息称,特朗普对卢特尼克主导的激进对华制裁措施很不满,觉得这些举动破坏了中美谈判的氛围,这次不让他来,既是怕他再搞砸事情,也是想向中方释放一点所谓的"诚意"。

会谈结束后,李成钢用两句话精准总结了这次"战果",第一句是"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第二句则点明"经过一天多的非常紧张的讨论,中美双方就上述这些议题建设性地探讨了一些妥善处理双方关注的方案,形成了初步共识"。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把会谈的核心情况说透了--美方没放下强硬姿态,但中方在维护自身利益上也丝毫没退让,最终能形成初步共识,已经是双方在博弈中找到的平衡点。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次双方讨论的议题全是中美经贸关系里的硬骨头,像出口管制、进一步扩大贸易、芬太尼关税和禁毒合作、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还有美方那项颠倒黑白的301船舶收费措施,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两国经济的核心利益。能在这些棘手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并且同意接下来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确定细节,已经算是超出不少人的预期。尤其是在特朗普之前还威胁11月1日要对华加征100%关税的背景下,美方这次明确表态"不再考虑"加征这笔关税,甚至大概率会把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这无疑是释放了缓和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