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蹲守女子监狱,专挑刚出狱的女囚下手,一个月能'拿下'好几个"--你敢相信这种猎奇剧情竟是凭空捏造的?4月11日,上海静安警方一纸通报,揭开了这起荒唐闹剧的真相。
据警方通报,30岁男子余某为博眼球,在多个微信群编造自己"长期在女子监狱门口猎艳"的经历。他声称每周蹲点女囚刑满释放的时间,通过"提供帮助"接近对方,甚至晒出女性身体部位照片佐证"战绩"。聊天记录中露骨的描述引发群友转发,迅速发酵成网络热点,不少网友直呼"细思极恐"。
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余某事后在群内公开道歉,承认所有经历均为虚构。更离谱的是,他发布的"女囚伤痕照"实为其女友骑车摔伤的照片--女友今年1月刑满释放,与所谓"监狱虐待"毫无关联。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只为收割流量,却让无辜者背上污名,更消耗了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
余某的行为已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行政拘留。若造成更严重的社会秩序混乱,还可能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近年来,类似为蹭流量编造"女教师出轨""某地爆发恶性案件"等谣言被严惩的案例频发,但总有人心存侥幸。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炸了锅:"拿刑满人员编故事,这是二次伤害!""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支持严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正如网警提醒,每一次传谣都在加剧社会信任危机。
余某的"流量狂欢"终成一场法治教育的反面教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要警惕猎奇谣言,更应守住底线--不轻信、不传播未证实的消息。毕竟,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每个"指尖"的自觉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