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涉港制裁升温,中方如何精准还击?
中方制裁美方涉港表现恶劣人员
4月21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宣布了针对美方涉港制裁的坚决反制措施。此前,美方以所谓"涉及跨国镇压行为"等为借口,对6名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官员实施制裁,并于3月31日发布了"2025香港政策法报告"。
对此,郭嘉昆明确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有关规定,中方决定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国国会议员、官员和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实施制裁。
"我们要正告美方,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不容美方干涉。"郭嘉昆说。
"象征性制裁"暴露美方策略乏力
事实上,美国方面在干预香港事务上一直用力颇深。
直新闻注意到,早在香港特区回归之前,美国就于1992年制定了所谓《美国-香港政策法》。过去30多年间,美国一些政治力量多次要求国会讨论重订该法,以及要求重新考虑和审视香港独立关税区的地位和相关政策等等。
近年来,美方更是变本加厉,就涉港问题对中方屡次进行无端攻击,妄图"以港遏华"。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国务院每年评估香港自治状况并报告国会,从而修改了原"香港政策法"的执行方式。2020年,在香港国安法出台后,美国务院声称香港自治已不足,特朗普政府随即宣布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地位,包括停止出口许可证豁免、调整关税待遇等,对香港施加了全面限制措施。
不仅如何,美方近期还频频借香港问题向中国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本次公布的制裁名单中,就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警务处处长等。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美国企图持续深度操控香港的意图已被粉碎,但美方始终不甘心。他表示,美方近期接连出招干涉香港事务,但这些举措缺乏逻辑,前后矛盾,凸显其政策上的慌乱和焦躁。
"所谓'香港政策法报告'不过是美方一贯在涉港问题上的旧有操作模式,形式虽有更新,实质上毫无新意。"李晓兵指出,美国国务院定期发布此类报告,基本框架和立场多年未变,目的在于持续对香港事务施加干预,以服务其对华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