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柬埔寨等国征收3521%新关税,醉翁之意在于警告中国

2025-04-23 19:34  头条

美国对华加税的确高得吓人,但我们却没有任何"痛感",眼看情况不对的特朗普,将枪口对准了中方的四个合作伙伴上。

(特朗普宣布对东南亚四国加税)

日前,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四国进口的光伏板,加征最高达3521%的新关税。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直接动因在于,第一,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绕道出口,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压由来已久,但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布局产能规避关税,例如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设厂,将产品转口至美国。

去年的数据显示,美国80%的太阳能设备进口自东南亚四国,而这些产能主要由中国光伏企业控制。

特朗普政府此次加税,显然是想切断中国通过第三国向美国出口光伏产品的渠道,直接针对中国在全球光伏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光伏产品依赖从东南亚进口)

第二,回应美国本土制造业诉求,美国本土光伏制造商,长期指责中国企业的低价倾销导致其竞争力下降。

去年,曾有七家美国制造商联合提交请愿书,要求美国政府保护其投资。加征关税被视作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尽管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此举将推高成本并加剧供应链混乱。

还有就是,特朗普一贯以"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政策,加征关税既能巩固其选民基础,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州,又可转移国内对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关注。

此外,此举与拜登此前豁免东南亚关税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共和党对华强硬立场。

显然,此事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占据全球光伏供应链80%以上的产能,技术专利和成本优势显著。

(泰国水电站)

美国自2018年起,就通过"双反"调查、201条款关税等手段限制中国光伏产品,但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转口持续占据美国市场。此次加税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去全球化"战略的延续,试图通过供应链脱钩削弱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现在的美国,将新能源产业视为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领域。除关税外,美国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光伏制造,并要求企业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此次关税政策与限制中国半导体、锂电池出口等措施一脉相承,旨在全面压制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而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也是中美贸易战的延续,尽管有分析认为,中美在2025年可能达成部分关税豁免协议,但最根本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试图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同时为国内制造业争取时间。

(特朗普明显是想施压中国)

那么中方和特朗普针对的四个东南亚国家又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看柬埔寨和越南,中国光伏企业在两国设厂,利用当地低成本和关税优惠政策生产组件,再出口至美国。柬埔寨受到的3521%关税,直接针对的是中资企业的转口贸易。

至于马来西亚和泰国,中企在马来西亚布局硅片和电池片产能,泰国则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中国技术输出和资本投入使东南亚成为全球光伏制造的关键节点

目前,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基建和能源合作。例如,老挝、印尼虽未被此次关税直接波及,但已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新的产能转移目标。这种多元化布局既规避美国制裁,也深化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纽带。

(中企在东南亚建光伏产品厂)

可虽说美国这次来势汹汹,但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高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光伏装机成本飙升,加剧供应链断裂风险。

2025年美国计划新增54吉瓦太阳能项目,但囤积的组件多用于屋顶光伏,与大型电站需求错配。此外,美国本土制造能力有限,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

并且中方也不会坐以待毙,可以向老挝、印尼等未受关税波及的国家布局,或者说,直接在美建厂以规避关税。

总结来说,特朗普此举,本质上是中美新能源博弈的延续。其直接目标是遏制中国通过第三国对美出口,深层意图则在于重塑全球供应链、维护美国技术霸权。然而,中国与东南亚的产业链深度绑定及技术优势,使美国政策难以完全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