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协议有损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今年4月2日(均指当地时间,下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规定的权力,以解决因贸易关系中缺乏互惠关系和其他有害政策而导致的巨额和持续(货物)贸易逆差所造成的国家紧急状态。据此,美国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对等关税,对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的差额对等关税。其中,基准关税于4月5日正式生效,差额对等关税从4月9日延期至7月9日,之后再延期至8月1日。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公布新版对等关税方案,以替代4月2日公布的版本,并于8月7日正式生效。
在差额对等关税两次延期期间,美国与许多贸易伙伴磋商达成了一系列新贸易协议框架,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当地输美产品进口关税;二是降低当地自美国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三是承诺增加从美国采购能源、农产品和飞机等产品;四是承诺增加对美直接投资。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信用本位,美元作为中心货币(也称关键货币),美国承担着世界最后消费者的角色,即美国要通过维持贸易逆差向世界提供美元流动性,让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可能积累美元外汇储备。这是一个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可以逆差也可以顺差,但美国必需贸易逆差的"N-1"问题,是美国为支持美元国际地位所承担的隐性国际义务。当然,美国也享受了嚣张的美元霸权,可以利用美元地位对外输出经济和金融危机。
美国达成的新贸易协议旨在减少美国持续的巨额贸易逆差。4月2日签署的行政令中明确,这些关税将持续到总统确定贸易逆差和潜在的非对等待遇所构成的威胁得到满足、解决或减轻,甚至授权总统在美国制造能力和产出继续恶化的情况下进一步上调关税的权力。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以货物贸易逆差为主的结构性经常项目逆差与资本项目顺差就是镜像关系。也就是说,贸易逆差越大,资本流入就越多;反之,则反。2009~2024年,美国年度国际收支口径的经常项目逆差与货物贸易逆差变动为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5;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来投资净流入(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与货物贸易逆差变动为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0。这意味着新贸易协议执行后,若美国贸易逆差果然缩小,则美国的外来投资净流入大概率也将减少。今年二季度,美国贸易逆差环比下降1965亿美元,同期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环比减少近千亿美元应该不出人意料。
在未来美国外资净流入趋于下降的情况下,根据新贸易协议,有些国家和地区将增加对美直接投资(如美方披露,沙特、日本、欧盟分别承诺未来几年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550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以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这就意味着,在已缩小的蛋糕上能够分给私人和官方外来证券投资的机会就更少了。若海外所承诺的对美投资是政府主导,则其增加在美投资建厂后,只能减少官方对美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这将进一步抑制全球美元外汇储备的积累。
尽管美元国际地位不是美国政府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但仍是比较在意的事项。如日前美国以某区域组织建立是为了伤害美元为由,曾威胁对其成员征收10%的进口税。然而,美国政府掀起的全球关税风暴或重置全球贸易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其后果是:美国政府减贸易逆差的政策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冲击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