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的COFER统计属于季度、低频数据,而从美国财政部的TIC统计中可以获取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余额的月度高频数据。由于外汇储备是官方可以自由动用的外汇资产,故对TIC统计中的官方外国投资者持有和买卖美国证券资产要剔除区域和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数据(下称"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据此,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资产余额65671亿美元,相当于IMF披露的同期数据的97.7%。二者非常接近,缺口主要是因为TIC数据中不含官方外资在美国银行业的存款以及持有美国其他短期托管负债变动数据等。
IMF关于二季度的COFER数据要滞后3个多月到10月份才能揭晓,TIC数据却可以让我们先睹为快。最新的TIC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资产余额67407亿美元,较上季末增加1736亿美元,环比多增1274亿美元。其中,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51亿美元,少增864亿美元;非交易引起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余额增加1685亿美元,多增2138亿美元,主要反映了同期美国股债"双升"(当季,明晟美国指数上涨11.0%,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7个基点)的正估值效应及统计调整的影响。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配置的主力品种是美债,但其他类型美国长期证券资产配置占比也有四成多。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持有美债余额38192亿美元,占比56.7%;持有美国公司股票余额21950亿美元,占比32.6%;持有美国政府机构债余额5078亿美元,占比7.5%;持有美国企业债余额2188亿美元,占比3.2%。可见,仅由官方外资持有和买卖美债情况来研判全球美元外汇储备变化很可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若取2024年二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滚动平均值97.7%估算,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持有的美国长期证券资产余额对应的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余额预计为69002亿美元,较上季末增加1799亿美元,远超上季不到千亿美元的增幅。但鉴于二季度美元指数累计下跌7.1%,远超一季度下跌4.0%,故二季度末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份额仍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可能环比略有下降。
从TIC统计看,当季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虽然继续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但规模环比大幅收敛,表明美国政府激进的经贸政策影响了官方外资对美国证券的兴趣。在四大类长期证券中,多卖出美债是最主要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季美国频现股债汇"三杀"与官方外资减持美债有关;其他三类长期证券资产均环比多买入或少卖出,尤其是官方外资在一季度减持之后又追高增持了美国公司股票。
二季度,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由上季净买入美债1383亿美元转为净卖出66亿美元,环比多卖出1449亿美元,贡献了同期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买入美国长期证券总降幅的167.7%;由上季净卖出美国公司股票269亿美元转为净买入237亿美元,多买入506亿美元,为负贡献58.6%;净卖出美国政府机构债172亿美元,少卖出46亿美元,为负贡献5.3%;净买入美国企业债52亿美元,多买入33亿美元,为负贡献3.8%。
不过,从上半年累计的情况看,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由去年下半年净卖出美国长期证券819亿美元转为净买入966亿美元,环比多买入1785亿美元,与前述同期整体官方外资环比多买入1250亿美元美国长期证券的趋势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买卖四大类长期证券的半年度与季度环比变动方向截然相反,环比多买入美债是最主要贡献,其他三类长期证券为环比少买入或多卖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累计少量净减持了美国公司股票。其中,美债由净卖出794亿美元转为净买入1317亿美元,环比多买入2111亿美元;美国企业债净买入71亿美元,少买入34亿美元;美国公司股票净卖出32亿美元,多卖出101亿美元;美国政府机构债净卖出390亿美元,多卖出19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