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支持率跌至21%,郑丽文正式向保守派妥协,盼共同监督绿营

2025-10-30 09:22  头条

一场党主席改选让国民党内斗剧码反复上演,花莲堰塞湖和台中非洲猪瘟疫情处理失当,这位被称为"蓝营女战神"的新主席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选举结束,和解不是问题。"十月中旬,刚当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向党内保守派伸出橄榄枝。她尊称竞争对手赵少康为"赵大哥",强调双方"有恩无怨",呼吁共同对抗民进党。

这番表态背后是残酷的政治现实:国民党在10月的支持率已跌至21%,且尚未有止血迹象。仅仅几个月前,大罢免过后民进党声势大跌,国民党形势一度看好。但党主席改选过程中的激烈内斗,以及花莲、台中等地执政表现引发质疑,让国民党元气大伤。

内忧外患,国民党支持率持续下滑

国民党最近的困境始于内部权力更迭。今年9月,国民党主席改选本应是凝聚共识的契机,却演变为一场激烈内斗。候选人张亚中采取攻击性竞选策略,无差别攻击其他候选人。

当郝龙斌选情告急时,其阵营也开始打"负面选举",抹黑郑丽文豢养网军,甚至污蔑大陆"介选"。选举结束后,赵少康仍不认输,警告郑丽文清除党内"亲中势力"。

内斗未平,外部治理危机又起。花莲县作为国民党执政县市,在堰塞湖事件中表现不佳。"花莲王"傅崐萁忙于追究责任,却未能在救灾上交出漂亮成绩单。

与此同时,台中市在非洲猪瘟疫情处置上明显不力,疫情延误通报,甚至有涉事猪场长期未按规定报送厨余情况。台中市方面竟以"老板85岁不会用手机"推诿责任,令人质疑国民党的执政能力。

这些事件使国民党形象雪上加霜。10月18日郑丽文当选党主席时,等待她的不是庆祝掌声,而是支持率暴跌至21%的噩耗。面对2026年地方选举的逼近,郑丽文必须尽快扭转局势。

郑丽文的政治经历堪称台湾政坛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位1969年出生于云林县的政治人物,有着从深绿到深蓝的政治转型经历。

她曾是美国天普大学法学硕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候选人。在大学时期,她参与野百合学运等街头运动,毕业后加入民进党。1996年,她当选民进党籍"国大代表",曾是"台独基本教义派"。

2002年的"舔耳案"成为郑丽文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她因在节目中批评民进党官员涂醒哲,被民进党开除党籍。这一事件让她看清了民进党的威权本质--任何挑战派系利益的行为都会遭到打压。

涂醒哲

经过两年政治空窗期,郑丽文在连战等人邀请下于2005年加入国民党。她曾坦言:"那些高喊'台独'的人,通通是假的、是骗人的。"

在国民党内,郑丽文以强悍问政风格赢得"女战神"称号。2020年她曾为"莱猪"议题在立法机构猛轰民进党官员苏贞昌30分钟不重样,被港媒形容为"骂功非凡"。

面对国民党支持率持续下滑,郑丽文迅速调整战略。在10月底公布的人事安排中,她集结了四位清一色"深蓝"背景的副主席。

这一阵容包括回锅担任秘书长兼副主席的李乾龙、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以及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这一精心安排的政治信号十分明确:郑丽文正努力弥合党内裂痕,向保守派靠拢。

对于四位副主席的分工,郑丽文也做了精心设计。具有丰富党务经验的李乾龙将综管党务;出身"黄复兴"系统的季麟连负责维系军系党员支持;张荣恭因曾是连战两岸政策幕僚,将在两岸政策论述和执行上扮演重要角色。

萧旭岑则因在马英九执政时期负责两岸沟通事务,可能替郑丽文负责第一线的两岸沟通工作。

国民党前民意代表陈学圣对此高度评价,认为郑丽文的两岸路线"很清晰",她是要延续连战时期的两岸路线。

历史重演,国民党的内斗痼疾

国民党内斗并非新鲜事。回顾2016年国民党败选时,分析就指出其失败原因包括"宫廷式内斗不断"。当时党内存在严重的内斗现象,马英九同王金平因关说司法案反目成仇,导致"立法院"空转、台当局内耗。

朱立伦接任党主席后,也未能展现破釜沉舟的改革决心。他凡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导致其中心理念模糊,陷入权力斗争的政治泥淖。在2016年选举中,国民党更遭遇"雪崩式溃败",丢失政权、丢失"立法院"最大党地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朱立伦担任党主席的四年间,国民党非但没有起色,反而形象严重受损。他更因"污蔑'九二共识'、阻挡两岸沟通"等六大失误被批评。

朱立伦访美时公开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直接动摇两岸交流政治基础。这些举动引发马英九、洪秀柱、连战等前三任党主席的狠批,党内矛盾不断加深。

郑丽文在两岸议题上始终走着一条微妙路线。她明确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台独"。但在具体操作上,她却呈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反对"台独",另一方面又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维持现状"立场。

这种矛盾源于现实政治考量。在国民党内,郑丽文需要平衡深蓝基本盘与中间选民的诉求。若明确支持统一,可能失去"浅蓝"及中间选民支持;若靠拢"台独",则会被深蓝阵营排斥。

她的政治背景也使她不得不谨慎。作为曾参与"台独"运动的政治人物,郑丽文的转型需要时间换取信任。她在参选党主席时强调"九二共识",但刻意回避"统一时间表"等敏感议题,正是为了降低深蓝阵营的警惕。

郑丽文的两岸政策面临"说一套做一套"的质疑。她批评民进党"切断两岸关系愚不可及",但在立法机构中从未提出具体的两岸交流法案;她支持台湾艺人公开表达"中国人"身份,却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保持沉默。

挑战重重,郑丽文领导国民党的前景

郑丽文接任党主席后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2026年地方选举的紧迫压力。这场选举对郑丽文至关重要,不仅是她在党内树立战功的机会,也决定她能否坐稳党主席位子。

目前国民党在基层支持上面临严峻形势。朱立伦担任党主席的四年间,国民党党员数量减少约15万,只剩34万左右。绿营执政县市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75%,蓝营在基层乡镇市区长、民代和村里长等职位上减少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蓝营内部整合也是难题。在近期"双十节"活动中,蓝营内部的态度分化明显:前领导人马英九连续两年拒绝出席活动,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台中市长卢秀燕等蓝营大佬则选择出席。这种内部分歧凸显郑丽文未来整合党内势力的难度。

郑丽文还需应对民进党当局的强势打压。2020年,民进党当局"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曾前往台湾政治大学封存国民党委托保管的档案,引发争议。郑丽文直接杠上"促转会主委"杨翠,被网友封为"女战神"。

台湾政治大学

面对2026年地方选举,郑丽文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她的妥协策略能否在短期内提振国民党支持率,将是观察未来政治动向的风向标。

国民党内部各方势力正密切关注这位新主席的下一步动作。一位党内人士透露:"郑丽文的人事布局显示她想擦亮国民党传统的'两岸政策'优势招牌,让这张招牌成为与民进党对抗的最犀利武器。"

政治舞台的幕布已经拉开,郑丽文的演出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