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风98W生成了!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要来了?同时,我国大范围降雨格局已经发生转变,秋老虎的发展也在推动,其次,北方新一轮的冷空气准备,那到底如何发展呢?我国要出现大范围降温了吗?可能我国南方区域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是最喜欢的,因为今年热太久了,要是能够降温的话,那简直太爽快了,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降温的问题吧。
冷空气强势来袭,北方率先入秋,南方"秋老虎"渐退
随着9月过半,冷空气终于开始在秋季的"主旋律"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最新气象趋势来看,一股实力较强的冷空气正酝酿自内蒙古中部一带南下,预计将于17日前后全面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欧洲气象中心(EC)的预报数据显示,届时冷高压中心强度可达1030百帕,将是入秋以来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
这股冷空气的到来,将给北方地区带来"断崖式"降温。华北、东北多地气温将刷新"立秋"节气后的新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有望借此机会彻底入秋。哈尔滨已连续三天创下低温新低,最低气温逼近11℃,内蒙古乌拉盖甚至出现0.4℃的低温,初秋寒意扑面而来。
相比之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也会受到冷空气影响,"秋老虎"的强势姿态将逐步瓦解,气温开始下滑,但降温幅度相对温和。江南一带的高温虽将缓解,但不会出现"一夜入秋"的剧烈变化。江西北部、湖南等地气温或有短暂波动,总体仍处于夏秋过渡阶段。气象专家指出,这股冷空气主要"主攻"长江以北,南方降温不剧烈,真正意义上的"凉爽"还需耐心等待。
台风胚胎98W现身,南海或迎"秋台"?EC与GFS预测现分歧
在冷空气活跃的同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系统也并未沉寂。一个编号为98W的热带扰动近日在南海生成,被外界视为17号台风"米娜"的潜在胚胎。目前,日本气象厅已对其发布低压预警,预示着其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
关于98W的未来路径和强度,各大气象机构的预测出现了明显分歧。欧洲中心(EC)的数值模式显示,该系统将在南海缓慢增强,但强度有限,大概率维持在热带低压或热带风暴级别。其路径倾向于先向西移动,靠近越南沿海,随后可能在越南近海北上,给我国华南沿海,尤其是广西、广东西部带来持续性降雨影响。EC模式认为,这股系统带来的风雨效应将主要体现在9月下旬初,之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台风活动将趋于减弱。
而美国GFS模式的预测则更为复杂。初期,GFS曾预测98W将直接向我国华南沿海靠近,甚至有登陆珠江口的可能,引发华南地区明显风雨。但最新预报已有所调整,认为其发展势头减弱,路径不确定性加大。与此同时,GFS还"盯上"了菲律宾以东洋面的另一个台风胚胎,预测其可能在未来一周内发展并西行进入南海,与98W形成"双台共舞"或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不过,这一预测目前波动性极大,受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影响显著,尚需持续观察。
9月下旬迎"超长降雨期",两波强降雨接连登场
如果说冷空气和台风是天气舞台的"配角",那么9月下旬的强降雨无疑是绝对的"主角"。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长期气候预测,9月下旬我国降雨将呈现"范围广、持续久、强度大"的特点。
降雨主要集中在华北南部、华东东南部、华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其中,川陕交界、四川盆地、黄淮、湖北西部等区域将成为强降雨的核心地带。受暖湿气流持续输送和冷空气南下交汇影响,这些地区将迎来两波连续性降雨过程。
第一波降雨预计在15日至17日展开,华北南部、黄淮、四川盆地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第二波降雨紧随其后,在18日至21日再次影响上述区域,形成"降雨叠加效应"。尤其是川陕交界一带,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