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船舶停靠中国港口,一律按吨收费

2025-10-11 10:23  头条

中国对美打出重拳!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一律按照吨位收费。

交通运输部公告,今年10月14日起,对美国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

具体收费细则,分四阶段阶梯上涨。从2025年10月14日起,收费从每吨收费400元人民币,逐年提高到2028年,每吨收费1120元人民币

2028年,如果一艘30万吨级的巨型货轮,停靠一次中国港口,费用将高达3.36亿人民币,到时候,船东怕是得考虑卖船才能交得起这笔钱了。

此次收费覆盖面极广,精准指向美国关联船只,具体包括以下五类:

1.美国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拥有所有权的船只

2.由美国企业及其他组织运营的船只

3.美国的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持有25%以上股权的船只

4.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

5.在美国建造过程中的船只

说白了,只要和美国沾点边,不管是船主、运营方、大股东,还是挂美国旗、在美国造的,统统都得交钱!

中国对美国船舶收费,其实是对美国霸凌政策的直接回应。

今年4月1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运输业发起调查,并扬言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收取高额费用。

既然美方选择在10月14日动手,中方的反制也定在同一天开始,这体现了绝对的"对等"原则。

美国试图打击中国的海运贸易,还曾极力鼓动欧洲盟友,共同对中国实施所谓的"二级关税",企图围剿中国。

但欧洲方面至今态度暧昧,迟迟未动。原因很简单:欧洲已在与美国的多轮贸易摩擦中疲惫不堪,若同时得罪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稳定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压力。

只要欧洲不跟进,中国单独应对美国,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手段。

这次在海事领域的交锋,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中方完全有能力将这种"长臂管辖"式的反制模式,延伸至信息、汽车等其他关键领域。这套玩法,我们是"师从美国",既然美国开了先河,就别怪别人"活学活用"。

全球船舶运输业中,美国资本的比例本就不高,欧洲(如希腊、意大利)、中国乃至中国台湾地区都更为发达。选择这个领域出手,既能精准打击美国,又避免了伤及过广,体现了中方策略的巧妙。

当然,美国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收取高额费用,也不是只为了收点钱这么简单,它背后藏着一盘大棋。

中国是贸易大国,海运是中国的经济动脉。美国这回冲着咱们的海运和造船业下狠手,搬出所谓的"301调查"当理由,硬说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这几个领域"不讲规矩,限制了美国商业。

可明眼人都清楚,根本原因是咱们中国的造船业太强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一半,而美国还不到咱们的零头,只有可怜的0.1%-3。所以他们就想着靠高额收费,来打压中国船舶的竞争力,好给他们自己奄奄一息的产业腾点地方。

他们对中国自营或拥有的船,一吨就要收50美元,就算不是中国公司,但只要用的是中国造的船,也得按吨或者按集装箱交钱,摆明了就是既要掐中国船东和船厂的脖子。

美国也想重振自己制造业,他们在规定里开了不少"后门",基本都向着自己人: 像参与美国海事安全计划(MSP)的船,或者美国公司自己拥有的船,就可以免交这笔钱。

如果船东能下单订购美国造的船,就能拿到最长3年的费用豁免。 这意图太明显了,就是想把全球的船东往他们美国的船厂推,指望这点优惠能拉自家一把,看能不能让衰落的造船业喘口气。

最后一点心思是,在中美贸易谈判中需要筹码,而通过制造矛盾来增加谈判要价,这是美国的惯用伎俩了。

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没有任何退让的空间。这一仗,必须打!最坏的结果无非两种:

第一,中美贸易完全中断。若高额费用导致没有中国船只驶往美国,贸易自然中断。第二,爆发直接冲突。若美国执意打断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我们将不得不拿起武器捍卫尊严。中国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正是为了防备这一天。

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从前段时间的关税博弈,到如今的船舶收费,再到中国祭出的稀土管制措施,双方过招的力度和频率都在上升。"脱钩"或许阵痛,但也能让我们彻底丢掉幻想认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