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出现像俄乌战争这样的突发事件,联合执政的三党应尽快重新商讨,修改战前制定的联合执政协议中的财政预算部分。可惜,这么重要的弥补措施居然一直都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不得不说是整个精英层的失误,因为即便执政党没顾上,在野党不提醒(毕竟它没这个义务),那执政党在各部的专家团队为何没提醒政府?
屋漏偏逢连夜雨。俄乌战争打乱了德国政府的步伐的确不假,可它自身的政策也很成问题,常常带有太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譬如,能源转型没有因势利导,而是按照绿党的理念强行贯彻。
在经济方面,政府急于扭转所谓依赖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等于再断自己的一条胳膊。德国不少龙头企业过于短视,未及时完成长远布局,导致在国际竞争中严重落伍。
从2015/16年至今,政府没有捋顺"难民"和"移民"的区别及关系,只顾承担人道义务而忽略现实需求。
在外交领域,主政的绿党将"价值观和女权主义"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让德国的国际形象变得非常"迷离"而"矛盾"。
国防安全方面,德国的军事装备本就捉襟见肘,不算上乘,却还要派一两艘军舰去远东游弋,以示捍卫"民主"和"国际航道自由"的决心。
好,既然开源不成,那就节流吧。
就是在"如何节"和"在哪节"的问题上,执政三党内部出现了分歧,到最后,分歧达到了不可调和、一地鸡毛的地步,原本和谐的信任关系最后恨不得也成了"敌我矛盾"。
三党面对俄乌战争新局面,不思重新商讨和调整预算策略,而是死抱各自的理念和原计划不放。受制于宪法规定的"债务刹车"(Schuldenbremse)条款,自民党的林德纳认为只能从社会支出方面入手,而社民党和绿党则无法接受。他们主张放开债务闸门,加大政府投资。
自民党眼看本党的威望在民调中迅速下滑,于是开始和在野的"联盟党"(Union)眉来眼去、暗通款曲,试图用"消极态度"来人为加速"交通灯"的失灵。总理朔尔茨眼看林德纳去意已定,最后不得不公开摊牌。
毫不夸张地说,俄乌战争是德国政府破裂的直接原因。受这场地缘危机影响的不光是柏林,美国民主党哈里斯的败选,以及法国前不久出现的政府危机,多少都与这场"消耗战"有关。
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担当
其实,每个政党都有各自的历史使命和角色。如若没有这些,党也就不成其为党。一个党在一个社会中的轻重和成败,与它的历史使命和角色定位密不可分。
德国联邦议院 资料图:DBT/Julia Nowak
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为例:该党在二战后不得不承担起将成千上万的纳粹分子重新纳入西德社会、并引领年轻联邦共和国入盟北约的使命。在国家存亡和民族统一的关头,基民盟每次都扛起了这个历史重担,最终也成就了该党的伟大。它最后成为不可或缺的"大众党"实至名归,是历史的必然。
再看"百年老铺"社会民主党(SPD):它诞生于19世纪资本和劳工冲突尖锐、市民中产阶级崛起的动荡岁月。该党响应时代的召唤,在强权面前为弱者和底层发声。这也是了不起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它发出的最后强音是该党施罗德总理对美国入侵伊拉克说"不",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公平和正义",也算是社民党的"初心"之一。
那么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的使命又是什么呢?在风起云涌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反潮流的叛逆者看不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狂热,不忍心环境被恣意破坏,不接受少数群体在社会中备受冷漠,他们走上街头,开始用激进、之后用理性的手段与权力机构斗,与陈旧陋习斗,以万丈激情来推广和捍卫自己的政治理念,也确实在许多方面改变了德国社会。这是那一代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