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天停摆刚结束,美政客“枪口”急转,又开始污蔑中国?(2)

2025-11-17 17:36  郑州广播电视报

政客们的表演还在升级。特朗普政府一边让"中国委员会"抛报告造势,一边马不停蹄地布局替代供应链。11月6日,美国地质调查局刚更新关键矿产名单,新增铜、银等10种元素,特朗普就紧接着在"C5+1"峰会上与乌兹别克斯坦敲定4亿美元投资协议,还推动美澳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开发钨矿。可这些动作更像应急的权宜之计,稀土从采矿到提纯再到制成永磁体,整个产业链的成熟需要数十年投入,绝非靠几份协议就能速成。2023年中国管制镓、锗出口后,美国镓价暴涨300%,连F-35生产线都被迫停摆的先例,早该让他们认清现实。

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理性,相关出口管制是完善法律体系的正常举措,核心是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对比之下,美国的做法充满霸权逻辑--自己搞对华关税打压时理直气壮,中方依法依规反制就上蹿下跳,把贸易摩擦的成本转嫁到本国消费者身上,最终只会落得"损人不利己"的结局。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对华操弄背后,是美国国会长期将中国议题工具化的惯性。这个2023年成立的"中国委员会",从诞生起就以炮制反华议题为己任,此次借关键矿产发难,既想为关税战找借口,又想给两党分歧找出口。可临时拨款法案只续到2026年1月30日,9项核心预算问题一个没解决,美国企业研究所预测的70%二次停摆概率,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政治博弈可以暂时转移视线,但民生的账、经济的账终究要还。用"中国威胁论"掩盖治理失效的真相,用抹黑打压替代公平竞争,这种套路或许能骗得过一时舆论,却骗不过市场规律,更骗不了那些还在等工资、等食品券的普通美国人。当政客的"枪口"对准中国时,他们或许忘了,真正该瞄准的,是美国政治体制里的沉疴与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