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不再等"施舍"了。
2025年9月,泽连斯基掀开一张新牌:不再一味指望西方援助,而是打算把"家底"--乌克兰自产武器,推向国际市场。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军火交易,而是乌克兰在战争泥潭中的一次生死豪赌。
从"坐等接济"到"卖武器养战",泽连斯基的这一步棋,意味着乌克兰正在把战争当成一门生意来经营。
而背后的现实,是西方援助难产、军工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山大。
这场"自负盈亏"的转型,究竟是华丽逆袭,还是无奈求生?
援助缩水,乌克兰"等米下锅"等来了废铁
乌克兰的困局,早就写在账本里。
战争开打这三年,乌克兰一边在前线拼命,一边在背后"求人"。
最初,西方承诺的援助听起来像是"雪中送炭":美国讲的是400亿美元,欧盟也口口声声要"长期支持"。
可等到真的"开锅做饭",锅里却多是"废铜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