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实却是,就在红军城激战正酣的时候,五角大楼那边传出了消息:因为"库存压力",暂停交付一些武器了。
这理由听起来挺"实在",但对乌克兰前线士兵而言无异于噩耗。
后来特朗普又出来"找补",说会恢复提供"防御性武器"。
听起来是个好消息,但"防御性武器"具体是什么?清单呢?数量呢?什么时候到?这些关键信息一概模糊不清。
特朗普的后续动作,更是让乌克兰心沉到了谷底。
之前承诺的那些"大杀器",比如能拦截导弹的爱国者系统,比如能争夺制空权的F-16战机,影子都没见着。
反而,美国人开始玩起了新花样。
特朗普转头对欧洲盟友说,这批防御武器是为了防俄罗斯威胁欧洲,所以你们是不是该出钱买单?
结果可想而知,法国、匈牙利、捷克这些国家直接就摇头了,公开表示拒绝。
美国自己承诺的东西没到位,还想让盟友掏钱分担,盟友也不傻,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所以,特朗普的"声援",落到地上,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口头陷阱"。
喊得震天响,听着很提气,但前线急需的"干货"却迟迟不见踪影。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乌克兰人从短暂的振奋中迅速跌回焦虑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