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生活富裕,又没有疾病,为何在清帝退位第二年就离世了?(2)

2025-11-28 16:42  搜狐

她每天睡不安稳。早上起来坐在窗前,长春宫的槐树叶落了一地,她看了半天。后来看都不看了,一天坐在屋里不出门。

外界却风光热烈。报纸连日称她为"女中尧舜",孙中山称她为"共和义士",袁世凯称她"明断卓识"。可她没人说话,没人请示,也没人再称她一句"圣母皇太后"。

她没问为啥这些好听话不说给她听,她就问了一个问题:"还能不能再给我一个圣旨的机会?"这不是争权,是她想证明她还在。

但这个朝代已经不在了。

病情越来越重,精神彻底低落,开始频频腹胀腹泻,饮食全断。那年冬天,宫里全是沉重的草药味。香案撤了,太和殿没人来了,整个后宫安静得像没人住。

她那段时间常闭眼静坐,连话都省了。

生日前吃了口桂花糕,几天后只剩告别两个字

1913年正月初十,是隆裕太后46岁寿辰。太极殿里摆了桌小宴,来的人不多,几个旧臣、几位年长宫女。她换上了新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那天,她吃了一小口桂花糕,还勉强笑了一下。

她说:"今年过完,就该轻松了。"

谁也没想到,那句"轻松",是走路的轻松,是谢幕的轻松。

宴后第二天,太医院就上本进宫,说"太后夜间心悸、腹胀,症势骤紧。"再过两日,饮食全断,卧床不起。

2月15日,太医日记写:"病重至不支,昼夜心气短微,舌红无苔。"那年北京冬天格外冷,屋里炉子烧得旺,但太后身上却总是凉。她手脚冰冷,连宫女握着都说像冰块。

2月20日,传来消息:太后陷入昏睡,已不能言语。

太监宫女围在太极殿前厅,谁都不敢走开。有人悄悄写好了讣告,有人准备好了灵幡棺椁。可是屋里还是没动静,她没有走,只是昏沉。

2月22日丑时,隆裕太后去世,享年46岁。

讣告传出,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三日,太和门前设灵堂,五万人前来吊唁。礼部以"国母"之礼为她出殡,礼毕时,宫门外人群安静落泪。

横幅上写着四个字:"女中尧舜"。

这是她一生最响亮的一句评语,却是写在她离开的时候。

她走得安静,无战乱,无刀兵。她也走得干净,没负谁,也没留谁。

她签了一纸退位诏书,关了一扇旧制度的大门,自己也悄悄退出了那座空荡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