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一位侄子,发动七国之乱,最终是什么下场?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汉高祖刘邦之侄,刘仲之子。西汉宗室,诸侯王。在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是比较频繁的事情。毕竟,藩王距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刘濞,同样发动了叛乱。那么,问题来了,刘濞的下场是什么呢?
一
具体来说,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兄长,而且曾被立为代王。但是,匈奴围攻代地时,刘仲不能坚守,弃国辗转逃到洛阳。值得注意的是,刘邦顾念兄弟情义,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还给刘仲一个侯爵。至于刘仲的儿子刘濞,一开始则被封为沛侯。
公元前196年,英布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前去讨伐。二十一岁的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并且因为击破英布军,所以立下了大功。因此,刘邦十分高兴,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在西汉的诸侯国中,吴国可谓十分富庶。
当然,即便如此,刘濞一开始也没有打算谋反。但是,汉文帝时期,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得以陪伴皇太子刘启喝酒博弈。刘贤性格嚣张跋扈,甚至对刘启都态度不恭敬。有一次,刘启就拿起棋盘子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
得知儿子惨死的消息后,刘濞很生气,这成为他最终起兵造反的重要原因。当然,汉文帝在位时,刘濞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继续积累实力。为了收买人心,吴国兵卒按规定去卫戍时,还会被刘濞给予相等的金钱代价。刘濞还每年时常去慰问辖区那些有才能的人,在乡里赏赐他们。
二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六月,汉文帝驾崩,同年六月九日,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当时,晁错被封为御史大夫。在晁错的劝谏下,汉景帝决定削藩。公元前154(景帝三年)冬,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先后被削地,刘濞为了增加起兵的胜算,就派人去游说刘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