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地震!马科斯遭前议员勒索,放话:护照必注销难逃法网

2025-11-28 16:39  头条

一时间,马科斯家族被一连串指控推上风口浪尖。有人在国外录视频爆料,有总统下令逮捕,有议长辞职,还有亲属互相揭短。事情已经从内部矛盾变成全国性的政治危机,舆论和权力圈都在往同一个点看:这家人到底有没有把公款当私房钱来花?

事情的最新面貌很简单。前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扎尔迪·科逃到国外后,发布多段视频,指控总统和第一家庭成员直接参与预算操作和商品垄断。总统回应说拿出证据来,否则就是假消息。与此同时,马科斯下令逮捕扎尔迪·科等人,理由是他们涉嫌一项价值1.89亿比索的违规防洪工程。议会记录显示,扎尔迪·科被宣布"出缺",之后以"健康原因"辞职。家里人公开互掐,局面越演越烈。

把视角拉远一点看,这不是孤立的单条爆料。几个月来,马科斯阵营的内部分裂、亲属间的口水战和一系列腐败指控已经接连曝光。9月,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因为被牵扯到防洪项目的资金滥用风波,宣布辞职。11月中旬,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公开指责弟弟吸毒,这一说法遭到总统府和总统儿子的否认。与此同时,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公开表示,如果总统下台,她准备接任。各方声音此起彼伏,政治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回到扎尔迪·科的视频内容。11月25日那段录像里,他说自己和当时的议长罗穆亚尔德斯在今年3月曾到总统府附近会见总统。那次会面中,他称总统愤怒地警告两人不要干预一个已被他加入到2025年国家预算里的拨款项目。扎尔迪·科解释说,直到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这些预算增加并非别人代为操作,而是总统亲自下令的。同一段视频中,他还点名总统长子、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桑德罗·马科斯,称后者自2023年到2025年在预算中单方面推动了累计约509亿比索的拨款。扎尔迪·科声称,自己的拨款只增加了不足80亿比索,导致桑德罗要把这80亿退还给那些已提前收款的承包商。此后,桑德罗以要将扎尔迪·科撤职并提起诉讼来回应。

紧接着,扎尔迪·科在11月26日又发了另一段视频,指控第一夫人丽莎和她的兄弟马丁·阿拉内塔控制大米和洋葱的进口,从中获利数十亿比索,并因此推高了价格。他还说,第一夫人阻止议会对这些垄断集团的调查。视频一出,媒体和观察者立刻把焦点从预算操作拉向民生问题:农产品涨价、供应链被少数人操纵,这些都直接影响普通人的饭碗。

总统的反应也很快。11月21日他下令逮捕扎尔迪·科及其他17人,并把焦点放回到那项被指违规的防洪工程上。总统称如果有人有证据证明他本人腐败,就拿出来;同时把科的指控称为"无意义"的假新闻。此后几天,马科斯在公开场合要求对方回国接受审判。事情看上去像两拨人互相甩锅:一边说我有证据,你是主谋;另一边说没有证据就是别有用心的抹黑。

媒体和新闻界的反应并不一致。部分资深记者和退休出版人表示,虽然科的爆料还要核实,但它触及了长期存在的问题:菲律宾政治里预算权限、裙带关系和家族网络往往交织在一起。有人指出,科已经有律师,而且律师在接手前会做一定核查,视频里的确是他本人。也有人对科的动机提出怀疑,说他的逮捕令出来得很快,甚至没给他或律师辩解的机会,这里面的程序和时机值得关注。

把时间线往前拉一点看,马科斯家族的历史包袱不是新鲜事。老马科斯--现在总统的父亲--在任时被指控挪用国家资产,上亿美金被认为流失。后来老马科斯逃到夏威夷,在那里去世。家族的这个污点长期存在,成为政治对手抨击的素材。现在儿子上台,老账似乎并未被遗忘,反而不断被新的指控激活。

在议会内部的操作上,有关记录显示,1月13日议会会上一度有人提出宣布拨款委员会主席职务"出缺",议会表决后,扎尔迪·科宣称因健康问题辞职。事后有人说这是对他的一种打压,也有人认为这是内部斗争的结果。议员托比·蒂昂科作为亲属代表,向媒体说自己在去年11月一次家庭午餐中看见总统责备扎尔迪·科和罗穆亚尔德斯,指他们操纵预算导致外资项目失去本地资金。这番话被一些观察者解读为总统早已知道问题,但并未立刻采取行动。

法律层面也有不少细节。扎尔迪·科的主律师鲁伊·隆丹曾表示,会为其提交保释申请,并反对取消护照。律师还提到,科愿意回国,但要在居家监禁或保释下返国。隆丹早在11月初就对外称,科在2019年就成为国会议员时资产已相当可观,显示他能解释自己的财富和生活方式。媒体人在分析时把注意力放在几个点上:一是科的爆料是否有实物证据;二是他的说法是否与已有的预算记录吻合;三是政府在回应与追责上是否遵循正常程序。

有评论把这件事放在菲律宾政治生态的大背景下看问题。长期以来,政治家族掌握资源、分配预算和影响地方项目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些看似官僚的拨款增减,背后可能牵扯到承包商、地方政治势力和进口商。扎尔迪·科点出的那些数字和项目,如果核实,会说明这种网络并非偶发,而是体制性的漏洞。可惜的是,核查需要时间,证据链需要公开透明,这在政治博弈中往往会被拖延或遮掩。

另一方面,民生问题被牵扯进来,让事态更难平息。科提到的洋葱和大米涨价并非巧合;在菲律宾,农产品价格飙升直接影响普通家庭的日常开支。有人评论说,这类问题更能引发民众愤怒,比单纯的预算数字更有传播力。于是这场争执不仅限于权力圈内部,也触及选民情绪。

政治后果已经显现。罗穆亚尔德斯的辞职已将议会高层格局打乱。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开始公开表态称自己准备好接任,引发更多关于继任安排的猜测。宪法有明确规定,副总统在总统无法履职时为第一顺位继任者,这让政治博弈有了更直接的后果考量。谁能在这一轮风暴中站稳脚跟,谁能借机收复士气,都在进行无声的算计。

一直以来,新闻界在追踪这类政治丑闻时,会把关注点放在证据链和程序正义上。菲律宾一些资深媒体人指出,不能单凭一两个视频就下定论,但同样不能因为短暂证据不足就全盘否定指控。媒体需要把这些说法放在正确的语境下核查,包括核对预算条目、查阅合同、追踪承包商资金流向,以及确认视频中人物的身份与时间线。只有把这些细节拼起来,公众才能看到事情更完整的一面。

到目前为止,几件事并行推进:一,扎尔迪·科在国外继续发布指控并表示掌握证据;二,总统命令逮捕并要求对方向法院说明;三,议会内部通过程序变动,使相关职务被宣布出缺;四,家族成员之间的指责和反驳公开化,彼此之间的关系明显恶化。政治、法律和舆论三条线同时发力,局势在短时间内出现高度不确定性。

说起来,我觉得这事像一锅慢炖的汤,之前那些沉淀的东西突然被搅动起来。表面是几段视频和几条命令,底下则是长期积累的家族政治模式、预算操控惯例,还有利益链条。对于普通人而言,最直接的感受还是买米买菜的钱包被影响,而对于政治圈子,压力来源于信任危机和可能的法律追责。事情会怎么发展,还得看接下来证据公开的速度和司法程序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