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刚威胁对中国稀土磁铁征收200%关税,美国媒体就放出中方代表即将赴美谈判的消息。
这场精心安排的外交戏码背后,是两国在经济领域的深度博弈。
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时突然对中国撂下狠话,要求中方必须向美国供应稀土磁铁,否则将面临200%的关税。
几乎同一时间,《华尔街日报》放出消息:中方代表本周将亲赴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及财政部高级官员会面。
这场即将到来的谈判预计将围绕三个关键议题展开:大豆采购、技术出口限制和关税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试图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向中国施压,但中方将会坚定维护自身利益。
01 时机巧合,美方双线施压策略明显
特朗普选择在与中国谈判前公开威胁加征关税,并非偶然。这种"先施压后谈判"的模式已成为美国对华交易的惯用手法。通过设定极端要价,美方试图为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稀土磁铁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的关键材料,美国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度高达80%以上。特朗普的威胁虽然强硬,但实际上暴露了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也是中方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两个消息几乎同步放出,显示了美方试图掌控谈判节奏的意图。但中方一贯坚持平等协商原则,不会在威胁下进行谈判。
02 大豆贸易,美国农业利益集团施压
大豆贸易将成为本次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曾经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已被巴西取代。今年前8个月,中国几乎没有下单美国大豆,这引发了美国农业州的强烈焦虑。
美国大豆协会频频向政府施压,警告再不达成协议,美国农业将遭受长期重创。特朗普此前已经隔空喊话中国,希望大量购买美国大豆,甚至承诺提供"快速服务"。
但中国市场已经多元化,巴西凭借地理位置近、价格优势明显,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首选。中方将会基于市场原则和国家利益做出采购决策,不会接受政治化要价。
03 技术限制,中美科技脱钩难题待解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将是另一个关键议题。长期以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实施一系列技术出口管制,涵盖芯片、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
这些限制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美国科技公司的收入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中方预计将在谈判中敦促美方放宽不合理的出口管制,为正常科技交流创造条件。
然而,在当前美国两党对华强硬共识的背景下,技术领域的问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可能寻求建立某些例外渠道或简化审批程序等有限妥协。
04 关税难题,芬太尼关联关税成焦点
虽然中美已达成关税"再休战"协议,但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仍未取消。
中方认为这一关税毫无道理,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将继续要求特朗普政府取消这一歧视性关税。
对美国而言,芬太尼问题涉及国内政治敏感度极高的阿片危机,很可能将其作为谈判筹码,试图在其他领域换取中方让步。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时威胁对稀土加征200%关税,可能是为了在关税谈判中增加 bargaining power,但这种极端要价很可能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中美贸易谈判再次来到关键节点。特朗普政府的威胁性言论与中方代表的华盛顿之行几乎同步发生,展现了两国既竞争又对话的复杂关系。
大国博弈不是零和游戏,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竞争与合作的平衡点。
中方带着诚意前往谈判桌,但绝不会接受任何有损核心利益的无理要求。这场博弈的结果,将影响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