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能用智慧终结自相残杀的悲剧,开创百年和平基业!"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上任后首场中评会的铿锵发言,瞬间点燃两岸舆论场。这位刚接过国民党帅印的政治人物,在就职后首个工作日便聚焦两岸议题密集表态,从"九二共识"的明确坚守到访陆交流的坦荡态度,每句话都直击两岸关系的核心痛点,更让期盼和平的两岸民众看到了新希望。

郑丽文的表态绝非空洞口号,而是锚定了清晰的政治根基--"九二共识"。她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这一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更是避免台湾陷入战火的关键前提。"1992年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份共识就是两岸的通关密语。"她的这番解读,直接回应了外界对国民党两岸政策的疑虑,也与民进党推行的"抗中牌"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郑丽文对"一中宪法"的认同始终如一。早在当选前,她就多次公开表示"我们是一中宪法,我们都是中国人",直指台湾地区现行宪法中"国家统一前"的表述,从法律层面印证了对统一目标的确认。这一立场与洪秀柱"依一中宪法谋求统一"的主张高度契合,让外界看到国民党内部在两岸核心原则上的共识延续。
面对两岸矛盾,郑丽文给出的解决方案清晰务实:对话优先,合作筑基。在回应《德国之声》记者的挑衅性提问时,她强势表态:"两岸所有矛盾都可通过和平方式化解,首要任务是避免一切挑动冲突的言行。"在她看来,脱离和平稳定的基础,任何发展议题都是"侈谈",唯有搭建坦诚沟通的桥梁,才能逐步破解分歧。
具体到实践路径,她明确提出要强化经贸、文化、民间三大领域合作。"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共同的文化传统是天然纽带。"她呼吁通过恢复旅游交流、深化教育合作、扩大产业对接,让两岸民众在实实在在的互动中增进理解、消除隔阂,为和平发展筑牢民间基础 。这一主张精准切中民意--台湾工商界早已盼望着重启两岸贸易便利化,而大陆民众也想念宝岛的风光与美食。
最让两岸网友点赞的,是郑丽文访陆交流的坦荡姿态。当被问及是否会赴大陆交流时,她毫不犹豫地回应:"当然要!怕就不要出来'混'了。"这份直率背后,是推动和平的决心:"只要能化解分歧、促进合作、带来共荣,任何工作我都愿意做。"而国台办很快给出积极回应,明确表示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欢迎其赴陆交流,让"郑丽文访陆"成为两岸热议的焦点话题。

郑丽文的表态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更因为它精准捕捉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近期数据显示,台湾已有869人在她当选后申请入党或恢复党籍,人数仍在持续增加。这股入党热潮的背后,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关系紧张、民生发展停滞的不满,更是对"反台独、要和平、谋发展"主流诉求的集中体现。"相信'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台湾最新的主流民意。"郑丽文的判断,得到了民调数据的有力支撑。
作为国民党首位"由绿转蓝"的跨党派主席,她尤其注重拉近与台湾年轻人的距离。"要把两岸和平议题变成年轻人能理解的生存议题。"她深知,让年轻一代看清"对抗只能带来动荡,合作才能分享大陆发展红利",才能筑牢和平的民意根基。这种"年轻化、接地气"的风格,正在让国民党的和平主张更具吸引力。
当然,郑丽文也清醒认识到和平之路的挑战。她坦言,外部势力的干预、两岸的固有分歧,都是必须应对的难题。但她强调,国民党有创造奇迹的历史基因,从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再到台湾经济奇迹,都是在艰困中铸就。"如今面对两岸议题,我们没有理由退缩,更没有理由害怕。"她呼吁台湾社会凝聚共识,避免被外部势力利用,保持战略定力。
当前的台海局势,正处在和平与冲突的关键十字路口。赖清德上台初期的"台独"小动作曾引发局势紧张,而郑丽文的一系列表态,恰似给台海注入了稳定力量。从明确"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到提出对话合作的实践路径,再到展现访陆交流的务实姿态,她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求和平、谋发展、促统一"的关键点上。
两岸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抖音上相关视频点赞超20万,网友留言"这才是为两岸民众着想的表态""期待早日恢复正常交流"。正如郑丽文所说,和平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双方的善意与耐心。8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隔不开血脉相连的亲情;80多年的两岸纠葛,挡不住走向统一的大势。
当"九二共识"的"通关密语"再次响起,当和平交流的大门逐渐打开,两岸的未来值得期待。郑丽文的表态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更需要实打实的行动。毕竟,唯有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让"百年和平基业"从愿景变为现实,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