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中国施压,美国还玩起了"拉帮结派"的老把戏。贝森特这段时间一直在国际上奔走,拉拢了33个国家"站队",里面既有欧盟27国,也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10月14日,也就是贝森特喊话前一天,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就先跳出来指责中国,说稀土管制"加剧了本已严峻的局势",还强调欧盟要"展现强大实力"。可他们嘴里的"局势严峻",根本不是什么国际贸易规则被破坏,而是美国的供应链被掐住了要害;他们说的"展现实力",也没见拿出什么具体方案,不过是跟着美国一起给中国扣帽子。
但这套"围攻"戏码,真能吓到中国吗?先不说这33国各自的算盘就不一样--欧盟很多企业依赖中国稀土做民用产品,日本的新能源产业也离不开中国供应链,他们真愿意为了美国跟中国撕破脸?单说法律依据,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早就有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各国都有权利管控敏感物资出口。美国自己这些年对高技术产品的管制清单更新了多少次?很多跟军工不沾边的货品,说禁就禁,怎么到中国管好自己的稀土,就成了"加剧局势"?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在国际上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早就把立场讲得明明白白:这次稀土管制不是"禁止出口",而是针对"可能用于军事或敏感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企业只要按规矩提交材料、符合安全规范,民用领域的出口审批完全畅通,而且还特意给了企业调整适应的时间。之所以要收紧管控,是因为之前有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把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直接或加工后,转移到军事敏感领域,这不仅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也损害了国际防扩散努力。依法维护自身安全,履行国际义务,这样的举措哪里有问题?

美国想拿"延长关税豁免"换中国放弃稀土管制,本身就是一笔不对等的买卖。中国停止管制是"立刻见效、可核验"的战略让步,而美国给的"或许延长",期限不确定、范围不确定、后续会不会撤回也不确定,这种空头支票谁会信?中国从来不怕打关税战,之前没稀土管制时都没怕过,现在有了战略抓手,更不可能做这种"饮鸩止渴"的亏本生意。谈判的基本常识是"对价对等",美国要是真有诚意,就该明确哪些关税要减免、哪些实体清单要取消、怎么建立监督机制,而不是拿这种战术性的临时豁免来蒙混过关。
接下来眼看就要到11月10日的关税豁免截止日,美国大概率还会继续拖延,用模糊的承诺争取时间,但想让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松口,基本不可能。中国这些年被美国卡过的脖子不少,每一次都让我们更清楚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现在稀土管制既是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在完善产业链布局。华盛顿要是还以为,用一个"模棱两可"的空头支票就能要挟中国,那可真是打错了算盘--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战略安全的国家了,国家安全不打折,产业链稳定不当筹码,这一点,美国早该认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