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媒又开始炒作中国轰-20战略轰炸机的事儿了。说实话,这几年他们总爱盯着这个项目,标题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这次直接点名问轰-20能不能跟美军的B-21较量。2025年9月,卫星照片和情报报告满天飞,有人说中国已经在西北基地看到大块头的飞翼影子,首飞可能就在年底。国家利益杂志和航空周刊这些媒体,轮番上阵分析,说轰-20一出,中国空军就补上战略短板,直奔全球投送能力。可那些美军专家呢,嘴巴一张就是"中国造得出,但用不好",强调经验和后勤差距大。听着挺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这结论也太草率了点。中国军工这几年干的活儿,可不是白给的。
先说说轰-20这家伙的来头。它是中国空军下一个大杀器,项目从2016年正式立项,那时候空军司令马晓天在长春会议上提过"20系列"。到现在快十年了,外界传闻不断,但官方低调得很。维基百科上写得清楚,这是亚音速隐身轰炸机,飞翼布局,跟美军的B-2有点像。预计航程8000到12000公里,载荷20到40吨,能带常规弹和核弹头。为什么这么设计?因为中国现在靠轰-6系列撑场面,那玩意儿是上世纪50年代的图-16改的,航程顶多7000公里,隐身性能基本为零。轰-20一上,能直捣第二岛链,甚至摸到关岛和夏威夷边上。这不光是技术升级,更是战略需求--完善核三位一体,让空军从区域玩家变成全球选手。
美媒的报道节奏越来越快。9月初,国家安全期刊和YouTube上那些军事频道,纷纷放出"轰-20 vs B-21"的对比图。B-21是美国北罗普·格鲁曼的宝贝,2023年11月10日在爱德华兹基地首飞,现在2025年已经进入低速试飞阶段,计划2030年服役,产量至少100架。媒体说,B-21小巧点,翼展40米左右,航程6000海里,载荷20吨,强调网络化和无人机协同。轰-20呢,据传翼展更大,接近50米,起飞重量200吨,航程翻倍。简单比比,轰-20在射程和载荷上占优,能从大陆直飞西太,不用中途加油;B-21更注重隐身和生存性,雷达截面小到厘米级。MSN和19FortyFive这些网站,标题党得很,喊着"中国噩梦来了",但底子还是老一套:中国技术追赶快,但细节差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