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天安门第一排?洪秀柱坐在这里。大家看到这个画面都觉得不寻常。有人会想,这个人为什么能被安排在重要位置?
九三阅兵那天,洪秀柱身份特殊。现场各路嘉宾里,洪秀柱的座位很显眼。大陆方面把她摆在特别位置,向外释放信号。没有多余动作,也没有多话。只有安排方式在说话。此前洪秀柱很多时候都成风头人物,这次又如此。
一场阅兵结束后,接待延续下来。洪秀柱接连见到大陆高层。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专门会见她。礼遇方式直接摆在前面,没有隐藏。不少人看在眼里。这样的待遇不是随便谁都能有的。
洪秀柱受到高规格接待。
口风一下变了。民进党的人开始低调,也不再谈惩罚。台湾陆委会发言人梁文杰提这个事,态度转向谨慎。他说洪秀柱以前当过立院副院长,担心涉及机密,但用国民党身份参阅并不违法。不是法律的事了,成了政党的责任。
主持人追问,梁文杰没说法律怎么惩罚,只说国民党得给民众一个交代。怕惹事,怕影响不小。看起来台当局也不再强硬。"法律"不在口上了。
九三阅兵前,气氛还紧张。台湾媒体都在说洪秀柱如果去大陆要被"法律制裁"。当时一点都不手软,话说得很满,表态要"逮捕洪秀柱"。现在什么都变了,只让国民党处理。变化太快,态度软了。
怎么会这样?洪秀柱身份让岛内当局太尴尬。她代表不少希望两岸关系缓和的人。大陆方面用礼遇表达支持,民进党当局不敢轻举妄动。谁敢碰在天安门城楼坐过头排的人?
警告摆在眼前。大陆部门早已出声,岛内谁动洪秀柱,就要承担后果。民进党再嘴硬也要打算盘。结果还是怂了。洪秀柱没被惩处,事到如今已再无制裁声。
洪秀柱的举动受关注。每一步动作被两岸多个机构看着。有人说她是岛内促统代表之一。有人说民进党如果碰她,会自找麻烦。尺度掂量再三,不敢乱来。
多年以来,岛内有一些人主张统一。洪秀柱一直是主角。每次有这样场合,她都会参与。别人怀疑她动机,她就用行动说明立场。这次她的表现又让人讨论不停。
高规格接待不是偶然。大陆方面用实际行动表态。不是口头说一说,也不是普通邀请。直接用座位、见面礼遇告诉大家。这种安排会让民进党感到难堪。又不能大动干戈,只能表面平静。
洪秀柱面对各种压力不避让。她当过国民党主席,也做过台立院副院长。每次涉及敏感议题都会有麻烦。可是这一次她没有退缩。之后台湾方面再无高调反对。
台湾社会一直有争议。有人支持统一,有人反对。洪秀柱站在统一一侧。她出现在北京的国庆活动里,无疑给人很重的信号。台湾当局只能低调处理。
动作背后意义不少。王沪宁见洪秀柱时,强调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场面很直接。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意思:支持统一、赞扬团结。洪秀柱也没多说,立场清楚摆在那。
有些人在岛内对洪秀柱评价两极。有人认为她太冒进,有人赞成她坚持。每次大事件她都会参与,都能引发讨论。现在因为高规格安排,讨论又多了。
民进党内对洪秀柱态度一度强硬。可是到了事情落地,整个风向都变了。公开说不再惩处她,只让国民党自己解决。这样的话让很多人疑惑。态度软只是怕麻烦。
岛内许多人看到洪秀柱被大陆重视后,心里有些想法。有人支持她,有人反感,有人保持观望。对统一这件事,不可能马上有答案。可是洪秀柱现在挺在前面,就代表一批人的声音。
阅兵画面外,政治动作持续。民进党当局嘴硬一阵,结果还是收敛。不是怕个人,是怕牵动两岸局势。岛内反制行动没动,她没被法律惩戒,社会自有议论。
洪秀柱这次动作有各种后续影响。岛内统一声音会更明显。民进党方面也不敢再高调。各方力量都在权衡。表面平静,里面各种算盘。
很多人在想,洪秀柱会不会有新动作。没人知道她下一步怎么走。只是这次国庆阅兵看完,台海各方都在关注她。她成了风向标之一。仔细看,她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
两岸关系很复杂。洪秀柱出席大陆重要活动不是头一回。但这回画面太直接,座位安排太突出。有人觉得她胆大,也有人说这是两岸新信号。接下来怎么演变,谁都不清楚。
现在岛内关于洪秀柱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她会被排斥,有人说她能影响局势。现实是她的动作会刺激民进党当局。谁动她,谁吃亏。但没人愿意公开声援,也没人正面反对。
场面已经清楚。洪秀柱没被惩处,反而收到高规格关注。民进党当局选择避免激化,两岸暂时没有实际冲突。局势只会越来越敏感。
结语
到现在,洪秀柱的动作摆在这里,谁都在看。岛内、大陆都在关注。每个细节都让人琢磨。对两岸未来影响不小,事情还会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