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正在迎来历史性转折。
近日,四川接连发布公告:成绵高速、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即将停止收费。这意味着,继去年广州北环高速免费之后,中西部也终于有高速迈出"免费通行"的第一步。
它们并不是孤例。此前,沪嘉高速、广佛高速、武黄高速等国内首批建成的高速公路,都已因收费期限陆续到期,宣布免费。
很多国人可能不知道:我国大多数经营性高速公路收费期限按规定不超过30年。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步的第一批高速,如今正集体进入"到期窗口"。
高速免费,真的要来了吗?
一、哪些地方率先取消收费?
去年初,广州北环高速正式停止收费,引起全网点赞。这条高速日均车流量超42万辆,是广东最繁忙的路段之一。每年数亿的过路费说免就免,很多人直呼"大气"。
紧随其后,成都两条高速也宣布到期停费--它们都已收费27年,接近当初批复的期限。
更早之前,国内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1988年通车),以及广佛高速、武黄高速等,也陆续免费。
还有一个特殊案例:深圳。2014年,深圳政府出资27亿元提前"回购"了梅观高速剩余13年收费权,转为免费通行。可惜这样的"深圳模式",后来者寥寥。
不管是到期免费,还是主动免费,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这些城市已率先打响高速免费"第一枪"。
二、为什么高速免费,没那么简单?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我国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核心机制。
在这一模式下,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高速路网--总里程超19万公里,覆盖绝大多数20万人口以上城市,里程数是美国的两倍。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 部分东部高速早已回本,甚至成为"印钞机",每天收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 而中西部一些路段车流稀少,收费连日常维护都困难;
· 更棘手的是,很多高速通过"改扩建"实现变相延长收费。一旦新建或扩建,收费期限就可能重新计算。
甚至一些早已免费的国道,近年也出现"恢复收费"的案例。据媒体报道,全国至少新设了30处国道/一级公路收费站。
为什么?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导致养路资金缺口扩大; --油车减少,燃油税收入下降,养护开支却在持续上升。
高速公路,正从"大建设时代"走向"大养护时代"。钱从哪来,成为现实难题。
三、全面免费还有多远?
尽管民间呼吁免费的声音很高,但短期内,高速全面免费并不现实。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国高速公路还要新增里程,建设+养护都需要巨额资金。完全依靠财政,并不实际。
但值得期待的是: 一批早期高速已进入免费倒计时; 部分财力充足的城市(如深圳)可能跟进"回购"模式; 在国家推动"国内大循环"、降低物流成本的背景下,高速的公共属性正在强化。
结语: 高速免费,是一场关乎效率与公平、经营与公益的长期博弈。
成都、广州的破冰是一个开始。也许全面免费尚远,但到期免费应是诚信所系;而降低通行成本,更是畅通经济大循环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