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躺平""摆烂"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的今天,在社交中"吐槽工作"已经成了当代职场人的"新型社交货币"。"你看起来有股儿班味儿""我得去去班味儿","班味儿"一词应运而生,精准刻画了职场人因长期压力而呈现的疲惫状态。与之相对,"鸡排哥"能破圈的关键,正是他身上那股与"班味儿"截然不同的"干劲儿"。如果说"班味儿"是职场人被动沾染的、由KPI压力、重复劳动和人际内耗混合而成的倦怠气息;那么"干劲儿"则是一种主动奔赴、源于对劳动成果负责并从中获得内在满足的精神气质。这种将简单劳动"神圣化"的仪式感,诠释了何为"在平凡岗位上发光",让人们看见了劳动本应有的尊严--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此外,针对现代连锁化、加盟式的餐饮行业而言,餐饮劳动者从接客到备餐再到出餐的全过程都有着严格规定。劳动者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管控之中。这种高度标准化虽然保证了出餐效率和餐食品控的稳定性,但也剥离了劳动中最为宝贵的人情味与创造力,让工作过程变得既机械又枯燥。正是在这种"去人性化"的服务背景板下,"鸡排主理人"的独特性才显得愈发珍贵动人。顾客在他的摊前所获得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活人味儿"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充满弹性的、允许失误的,未被资本流水线完全驯化的。
有网友在购买了鸡排后调侃道:我缺的不是这口吃的,我纯粹想去"添乱"。与其说是"添"乱,不如说是"添"彩。"添乱"是假,现代人寻求联结、渴望重建公共生活的参与感才是真。这份由众人"添彩"共创的温暖,正是对"班味儿"最有效的解毒剂。它提醒我们,即便在最普通的劳作中,真诚、专注与人际间的温暖,依然是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