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天转手130万吨大豆订单,巴西傻眼了!

2025-10-28 16:08  头条

10月中下旬,粮油圈炸了,多家中国企业暂停采购巴西大豆。

这事儿太诡异了,原本美国出混招,巴西可以趁机拿到中国大订单,结果巴西现在也开始昏头了。

今年1-8月,巴西79.9%的大豆都卖给了中国,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中巴西占比更是达到71.6%。

一边是大买家,一边是大卖家,这么铁的关系,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很简单,太贵了。

要知道我们之前已经停了美国的大豆,弄得特朗普着急上火的,那时候就是靠巴西大豆来进行多元化布局,结果部分巴西贸易商把对华大豆报价抬升至650美元每吨,比如美国大豆都溢价超过66美元,创下近四年新高。

大豆涨价不光是食用油要涨价,饲料也会涨,那猪肉牛肉会跟着涨,这事儿很麻烦……

涨价背后,三股力量在推波助澜

我们没有和巴西打贸易战,那价格为什么提起来了呢?

首先是,大单子都挤到一起了。

今年5月开始,中国基本不从美国买大豆了,比如8月进口的1227.9万吨大豆里,美国份额降至极低水平。

这么大个窟窿,巴西全接了。

但我们也知道,大豆虽然长得快,但也不是说长就能长出来的,大量的买单突然挤到巴西去,根据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巴西的离岸价和升水都被推高,价格想不涨都难。

其次是,供需又赶上了青黄不接。

现在正好是巴西、阿根廷去年的豆子快卖完,今年新豆子还没熟好的空窗期,卖家手里能马上发的好豆子本来就少,可咱们这边冬春季节榨油的需求没断,还得正常采购。

这种时点性稀缺,就让一些巴西卖家有了要高价的勇气。

最后是,老天爷不给面子。

大豆毕竟是农产品,只要是农产品就逃不开老天爷的心情。

10月期间巴西北部主产区遭遇连续降雨,导致约120万公顷耕地积水严重;南部又闹干旱,单产下降……天灾之外还有人祸,巴西的卡车司机因燃油涨价罢工,港口滞留大量大豆,巴西物流协会说今年运输成本涨了18%,那这些成本,最后都算在了价格里。

当然,这些客观事实,不是中国买家该为高价买单的理由。

况且巴西出口商心里打的小算盘,大家也能看得明白,中国不是不买美国的吗?那就只能买我的,这就有点坐地起价的意思了。

中国买家的底气,咱不当冤大头

我看最近的市场数据,中国多家炼油厂暂停采购12月和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预估暂停的采购量达数百万吨。

这当然不是赌气,是明明白白告诉对方:贵就不买,爱卖不卖。

咱们敢于暂停采购,底气来自多方面。

国内大豆库存处于高位,中国的大豆储备已攀升至4500万吨左右,足以支撑数月需求,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中储粮投放储备等方式平抑市场波动。

而且采购渠道早已多元化。就在暂停部分巴西采购后不久,中国迅速转向阿根廷,签下了300万吨采购大单,报价比之前巴西的报价还低40美元每吨。更进一步说,乌拉圭近30%的出口量被中国吸纳,俄罗斯大豆也通过快速通道补位。

这些动作不是临时起意,是早就布好的局。

其实巴西也会是多元化的局的一部分,只不过没想到巴西真把自己当主角了。

自从2018年特朗普试图在大豆上给我们使绊子以来,我们和阿根廷在大豆贸易方面加强合作,和加拿大在非转基因大豆领域也有交流,甚至直接跟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开发大豆种植基地。

说个最离谱的,非洲最南边的南非,和我们十万八千里,我们也开始买大豆。

这些看似分散的动作,实则是一张覆盖南美、北美、东欧、非洲的全球大豆采购网。

巴西那边,现在慌了

我看消息说,已经有数百万吨巴西大豆的货轮在港口滞留,每天产生高额仓储费。

巴西出口商原本以为中国会忍气吞声,毕竟刚需摆在那里,结果中国用行动告诉他们,在中国这里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说到底巴西就误判了一件事,中国对巴西大豆的高进口量,不是别无选择,只不过是效率最优。

巴西的大豆产能、运输成本、种植技术曾是全球最佳选项,但最佳不代表唯一。

中国买家暂停采购,等的是两个关键时机。

第一个时机,是巴西新季大豆集中上市。

巴西农业机构近期预测,2025-26年度大豆产量有望达到约1.77亿吨,比上一季增产可观。

供应一旦充裕,价格自然会往下走。

第二个时机,就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重新洗牌。

阿根廷现在开始猛吃中国订单,并且很配合的优化了大豆出口政策,这个调整成了中国破局的关键。

随着多元化供应链的建立,巴西想单方面一直涨价,根本不现实。

再说一遍,这不是赌气,是算过账的理性选择。

中国的操作空间,远比巴西想象的要大。

钱要是来得太容易,人就容易飘

巴西的豆农和出口商,这两年确实过得不错。

马托格罗索州不少农场主,把破农舍换成了小别墅,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但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中国市场已经离不开他们了,觉得中国买家成了待宰的羔羊,无论开多高的价,都得认。

心态一飘,动作就开始变形了。

从每吨580美元一路飙升至650美元,涨幅高达12%。

这种不可持续的局面,注定难以持久。

现在压力完全转移到了巴西一方。

短期来说,滞留在港口的大豆,每天都在产生巨额仓储费,每过去一天,巴西商人们的利润就在减少一分。

长期来说,中国习惯在其他地方买大豆,那巴西可能永久性地失去部分中国市场份额。

信任一旦被破坏,重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

而习惯一旦养成,那巴西在没有中国订单、中国基建、中国资本的帮助下,原本成熟的大豆产业,很可能会快速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