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自家的钱,存在别人那儿,结果人家拿你的钱给别人借出去,还说是帮了大忙。这事真出在欧盟身上,把俄罗斯的钱卡死不还,还拿着利息去帮乌克兰。世界上真有这么操作的吗?"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西方一看苗头不对,立马冻结俄罗斯的海外资产。关键里的钱,很大头都锁在欧盟手上,据说光是在欧洲清算银行的就达2000亿欧元。不是只冻住放着不动,这些钱一天天都在生利息。即便钱动不了,这点利息每年也有30亿欧元左右。
这些利息被盯上了。
一开始,欧盟和美国本来还直接掏自己腰包支援乌克兰。可时间一久,自己国内困难出来了,老百姓喊声也大,谁的票不是票,政客头顶压力,继续往外撒钱真不容易。
美国想一狠心,干脆直接把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给乌克兰用,但德国、法国这样的欧盟大国憋着没答应。不是心软,是害怕直接动本金开了坏头。之后,思路变了,欧盟开始动脑筋把利息"质押",换成贷款继续支持乌克兰。
这个办法一出来,一下子成了新闻焦点。欧盟理事会先是法案通过,之后又定下规矩,规定90%的收益用来买装备送乌克兰,剩下的归欧盟自用。到了6月,七国集团也参与,定下来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收益做抵押,给乌克兰上大额贷款。
2024年10月,七国集团许下承诺,说年底前要给乌克兰拿出来500亿美元。美国负责200亿,剩下的欧洲国家分头上。欧洲议会的贸易委员会专门投票通过,批出来350亿欧元特别贷款,犹豫都没有,直接说钱出自俄资金收益,让乌克兰自己分配。
这样借钱,真的稳妥吗?
10月1日,欧盟又发了一笔钱给乌克兰。40亿欧元,拿了一半专门买无人机。这笔钱直接说明以后还款就靠俄罗斯钱生的利息。乌克兰总理也不藏着掖着,早就晒出和美国签的第一笔10亿美元借款,全是抵押着俄资金收益。

俄罗斯当然气炸了。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场喊"强盗行径"。第一层意思很清楚:"资产被冻结本身就让人反感。现在还肆意用利息贷款,就是国际不守规矩的典型。"这些都是俄方的公开说法。
欧盟发放40亿欧元后,佩斯科夫又升级措辞,形容为"赤裸裸的盗窃",明言所有参与者要付代价。俄罗斯没光说,马上打出反制。2024年5月,普京下了新总统令,明确:只要西方非法用俄的资产,俄也会冻结美国在俄的海外资产。很快,莫斯科州法院就冻结了纽约梅隆银行和摩根大通在俄价值3。72亿美元的资产。

欧盟自己其实也觉得风险。德国发言人出来替自己辩解,说只动利息、不动本金,是为了"守住道德和法律"。可这个说法,听的人信吗?动本金和动利息,从本质上来讲,都属于挪用别人的财产。
德国财长林德纳私下里也承认,里面规矩乱得很。利率怎么变没人算清楚,将来打完仗还能不能还得上,谁都没底。
国际金融秩序也被搅浑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专家陈宇看得明白,说西方就是想搞一套新游戏规则,用经济手1段配合政治需要,让人都得按着他们转。这种风气一出,谁敢再把钱往欧洲放?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也提醒,欧洲玩这手,外资肯定不踏实,很可能都往美国流,把欧洲的钱袋子掏空。欧洲人觉得自己在出力,其实美国危险都不担心,没担风险还赚了名头。

美国可不傻,大头风险让欧盟顶,自己啥坏事都不背。等到外资吓得跑去美国,美国光是坐着就捡便宜,还能卖武器又赚一笔。
连德国议员都看不下去,直接说欧洲帮美国买单没必要,美国就是想借手让欧盟和俄罗斯彻底掰了。美国等于安稳收钱,欧洲却要应对俄罗斯反击。
现在这账已经打乱了。欧盟想两头好,既想帮乌克兰又不想得罪自己。这种做法表面上好像是"皆大欢喜",实际上谁都不满意。
一边是俄罗斯动手反击,后面还可能冻结更多西方在俄的资产。另一边,资金市场的信任全毁,欧洲金融的信誉今后还有谁信?

现在俄罗斯能被冻结,明天谁又敢保证不会变成自己?这种用别人钱做"人质"的事,一旦开了头,哪还有人信谁?本来就脆弱的国际规则,越玩越乱。
欧盟这波做法,短期能帮乌克兰,但从长远来看,最怕的就是自己把自己陷进去。只盯着眼下政治利益不看后果,砸了国际规矩,惹了俄罗斯,自己的金融吃了亏。到最后捡不到便宜的还是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