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发配需要衙役押送,往返几千里路,衙役是不是也很遭罪?(3)

2025-01-19 17:02  搜狐

这也是衙役们从中收受好处的方式,所以说,那些衙役也会很乐意去押送那些落难的"骆驼"们。

这样的"关照费"并不少见,而这些灰色收入也成为衙役们接手押解差事的一大动力。

就是在路程中,也时常会有犯人的亲属托人带上些银钱、干粮或药物送到衙役手中,希望能获得些许关照。

而且,有些家族可能只是暂时落难,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翻身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结个善缘,说不准日后就飞黄腾达了。

衙门里,每年派遣出去的押解队伍少则数次,多则十几次,每次押解的路程与任务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他们都得在途中尽量克扣吃用,节省下来的银子归入自己腰包。

事实上,衙役们在押解任务中不仅为了补贴家用,也是为了寻求一份心理上的平衡。

衙役身份低微,终日与犯人打交道,身受百般轻视。

看着昔日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流落到兰他们都不如的地位,也能满足部分人扭曲的心理。

所以说,押送流放犯的衙役苦吗?自然是苦的,但是他们一则无法自主决定是否执行押送任务,二来也想靠着押送任务赚点小钱。

所有说,即便是再苦的活,也还是有人会去干的,而且,衙役跟犯人不同,他们没那么多束缚,只要不把犯人弄丢,平时怎么样没人看见,也没人管,还是比较自由的。

结语

古代衙役押送犯人的艰难任务,实为一份充满矛盾的差事。漫长路途中的风餐露宿、自然环境的恶劣、偶发的危险,确实让这份差事充满辛苦,且时常伴随生死未卜的风险。

然而,押送犯人过程中,衙役们也从中得到了利益--旅途中的"陋规"与额外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也让这份任务变成一种人人争抢的差事。

表面上的"遭罪"背后,实则隐藏着衙役们对额外收入的期待,这份差事既是严苛的考验,也是无形的吸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