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发配需要衙役押送,往返几千里路,衙役是不是也很遭罪?(2)

2024-12-20 16:50  搜狐

而且衙役因为是临时聘用,所以筛选的并不严格,一些市井游手好闲之徒,也有可能成为衙役,这种人就会依靠官府的势力行事。

甚至不少衙役会与衙门中的恶吏劣幕勾结在一起,滥用职权,对普通百姓敲诈勒索,甚横行乡里,任意欺压平民。

在清代的地方吏治中,这种现象是很严重的。

当然,除了这些游手好闲的人以外,也有一些家境贫寒、无以为生的穷人。而他们这些人被派去做些苦差事简直是天经地义。

他们不觉得苦吗?当然不是,但他们没得选择,他们不干有得是人干。

衙役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大多数衙役仅靠微薄的薪水度日。而押解犯人发配边疆的差事,更是其中最劳累的差使。

发配路程动辄上千里,衙役们需一路看管犯人,确保途中不出岔子。路上风吹日晒,食物供给也异常有限,衙役与犯人同吃同住,体力消耗巨大。

不过也不是说,这种差事就完全没有好处可言。

押送差事的好处

押送路上,衙役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踏上漫长的押送旅途,他们必须日夜警戒,时刻盯防犯人是否会在昏暗的山道或偏僻的驿站逃脱。

几乎每一个夜晚,衙役们轮流守夜,在寒风中忍受寒冷和困倦。

而白天行进中,崎岖不平的路面和偶尔的泥泞,让脚下步伐越来越沉重,且沿途物资稀缺,长途跋涉也不断消耗体力与精力。

然而,任务背后不乏"得利"的机会。

押送过程中,犯人的家属会在沿途设法送来盘缠和食物,希望押送者多加"照顾"。这些额外的资助虽没有明说,但却成为衙役们心照不宣的潜在收入。

甚至连那些被流放的罪犯自己,也会不时省吃俭用,从私藏的钱物中抽出一些来讨好衙役,以换取路上的些许便利。

尤其是那些家里原本有钱有势的家族,一朝落了难,被流放,所有人都知道流放路上艰苦,而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肯定更清楚。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这样的人,多多少少也还是有点积蓄的,所以为了让自己一路上好过一些,他们会想办法去贿赂负责押送他们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