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国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均大量减持,其中,英国减持力度最大,抛售了441亿美元的美债;中方则减持96亿美元的美债,美债总额已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为7590亿美元。
出于对美元"武器化"趋势的警惕,以及调整自身外汇储备结构的客观需要,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国的美债持仓量一直保持着稳步下降趋势,去年12月这次抛售也是如此。但对急需为其巨额预算赤字提供资金的美国政府来说,中方的减持趋势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有分析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正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海外债主的减持行为,将影响美元汇率及美债收益率,进而影响美国国内经济走势。
眼见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关税政策,给中美经贸合作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加速中国央行抛售美债的进程,当地时间2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主动致电北京,同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举行了视频通话。通话中,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通话共识,就中美经济领域重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从官方通报的通话内容来看,重申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确保两国高层沟通渠道畅通,是美方致电中方的主要目标。用贝森特本人的话来说,美方希望通过这场"介绍性通话",向中方传达合作应对"芬太尼危机"等问题的信号。此外,美方还希望中方能重新平衡其经济,促进中国国内消费。
透过上述表态,看得出贝森特乃至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美方希望中美经贸关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美方需要从中获益;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有意延续拜登时期的遏华风格,遏制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迅猛发展。
有分析指出,贝森特口中的所谓"平衡经济""促进国内消费",不过是美国不许中国通过扩大出口市场,带动本国经济增长的无理要求而已。在美方看来,正是因为中国商品"产能过剩",才会以更低的价格流入国外市场,进而对各国本土产业造成冲击。
但事实上,"产能过剩"这张牌,上一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已经打过了。中方也早就用事实证明,所谓"产能过剩"并不存在,中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输出的优质商品,完全是凭借自身技术实力,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如今,贝森特有意重走老路,甚至要求中方"放弃"对海外市场的扩大经营,中国自然不会同意。
正如商务部长王文涛早些时候致信美方时所说,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加强经贸合作对各自发展及全球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对话,管控分歧,促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