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联合召开足球职业联赛"假赌黑"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中国足协对61名涉案足球从业人员的纪律处罚情况。包括43名涉"假赌黑"问题的人员被终身禁赛。
修复政治生态,久久为功
通报指出,苟仲文"严重破坏体育系统的政治生态",引发关注。
虽然近年来对体育领域尤其是足球领域的立法与监督不断加强。但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领域尤其是足球领域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体育行业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无论是赛事组织、运动员转会还是商业赞助,都可能涉及巨额资金。而体育领域由于专业性较强,领导层往往拥有较多不受约束的权力,当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腐败问题呈现出多发的态势。
身处被破坏的政治生态中,人们可能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即"看到别人都在做,自己跟着做也没什么"。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腐败现象。例如,足球领域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
今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体育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体育系统政治生态亟待全面修复净化。
而选人用人,作为人才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其公正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政治生态的清明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当选人用人领域滋生腐败,其危害之深、影响之广,往往超过经济腐败,成为侵蚀政治肌体、破坏社会公正的毒瘤。
在苟仲文被"双开"的通报指出,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正是其破坏政治生态的表现之一。中国体育系统本轮反腐中,多名苟仲文曾经的下属被查,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原副司长胡光宇;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倪会忠;中国赛艇协会、中国皮划艇协会原主席刘爱杰;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原主任曹卫东等。
一系列的案例,展现出了加强体育领域反腐力度的决心。近两年时间,中国体育在反腐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一系列果断且有效的措施,对腐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23年4月7日至6月5日,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对体育总局党组开展了机动巡视,深入查找、推动解决体育领域特别是足球领域腐败问题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党组通报了此次巡视整改的进展,强调要持续净化体育行业风气,着力防范体育领域廉洁风险。
然而,修复体育领域的政治生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要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直面尚未彻底根除的"土壤和条件",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筹划,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构建有效的制约监督制度体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