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块骨牌砸向"囤酒理财"的信仰。过去十年,茅台年化涨幅跑赢不少楼盘,被戏称"液体学区房"。可房价熄火、股市温吞,炒家急着变现补仓,老酒拍卖流拍率抬升两成。曾经"不开箱就能赚"的魔法,忽然失效。酒圈里最敏感的钱,嗅觉比老鼠还灵,转身溜走,连句解释都不留。

第三块是厂子自己推的。2022年茅台基酒干到5.6万吨,产能天花板被撬开一道缝;i茅台App直销,把原本藏在经销商黑箱里的货,一股脑端到阳光下。供得多,看得透,溢价泳衣就被扒光。囤酒的人最怕透明,透明意味着没缝可套利。
于是,一个螺旋下滑的循环出现:价格回落→炒家抛售→市场观望→需求更淡。经销商库存胀得肚子溜圆,估摸着得靠半年到八个季度才能消化。有人打趣:现在最希望中秋春节快来的,除了月饼厂,就是这批白酒二批商。
连带倒下的,还有"二哥"们。五粮液、国窖1573批价跟着回撤三成,高端白酒整条梯子的横档被抽松。过去讲"面子梯",喝不起茅台才往下走;如今龙头自己都失重,梯子上的人一齐脚软。行业共识悄悄改口:先保命,再保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