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方也不是木头人。冰淇淋、巧克力、文创雪糕刷遍朋友圈,年轻人排队拍照,顺手把"茅台"二字写进社交平台。2023年这些边角业务居然拱出10亿营收,利润薄得像纸,却换来品牌年轻化的门票--算是在另一赛道撒种子,等着主粮万一减产时,能有点杂粮糊口。
想喝的人,现在确实可以动手。1499元,正规电商、自营店随手可下单,防伪码升级到第五代,假货生存空间被压缩。记住两条就行:一,别一次搬半箱,留给时间它可能还会降;二,开瓶时关掉股票软件,别让行情影响舌尖--酒本来是用来暖场的,不是添堵。
往远看,高端白酒挤泡沫才刚刚起势。当"喝的不买、买的不喝"这层窗户纸被捅破,消费回归舌头和钱包,价格锚点就得重新锻造。茅台的数字化转型砸进50亿,想做的正是把"稀缺"从人为控盘改成数据精算:谁喝、在哪喝、喝多少,用算法替代囤酒人的直觉。等那一天到来,茅台或许不再是投机品,而重新变成一口有门槛的粮食酒--贵,但不再离谱。
至于普通打工人,下班路过超市,看见1499的价签,心头还是会咯噔一下:原来传说中的"液体爱马仕",也有下凡的一天。买不买?先摸摸钱包,再想想明早要不要挤地铁--酒嘛,说到底是给生活锦上添花,若为了它把日子过成紧箍咒,那口酱香真就变了苦味。










